传染性疾病防治体系的建设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其重要性无与伦比。多年来,东莞市委市政府对此一直高度重视。东莞能在史无前例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经受住考验,交出合格答卷,皆有赖于此。然而,成绩背后东莞传染性疾病防治体系仍存在漏洞和不足,仍需积极补短板、强弱项。

  目前我市传染性疾病防治体系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我市传染病专科医院(市九院)建设工作滞后。(二)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现代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三)城市传染病救治网络需要进一步健全。

  
建    议:
  (一)推进市九院高水平建设并以此为依托建立市公共卫生中心。根据国家最新制定的《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要求,健全并完善东莞重大感染性疾病救治体系,市卫健局牵头,高标准大力推进市九院建设提升救治能力和医疗服务水平,按照平战结合要求进一步完善市九院医院规划设计;按需高标准配齐医疗设备;理顺管理体系,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市九院初期营运模式宜在市财政完全支持,加大市财政投入倾斜,健全财政补偿机制。将市九院作为我市集中收治的主要阵地和场所,在加强建设综合医院感染科的基础上,整合全市传染病救治资源,尤其是人才队伍建设,并按照新的灵活“收支两条线”模式落实人员待遇,确保其公益性和能战能力。并且为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加强应急救治能力,东莞可以按照防治结合、医研结合、平战结合原则,探索以市第九人民医院为依托,建设集疾病预防、临床治疗、应急处置、科研培训、产业转化、对外交流“六位一体”东莞市公共卫生医学中心,全面提升应急医疗救治能力。

  (二)提升市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现代化建设。

  由市疾控牵头,全面优化疾控机构设施设备条件,加强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伍建设,加强和完善队伍装备配置,提高现场处置能力。东莞市疾控中心实验室建成加强型生物安全二级防护水平实验室,具备高通量核酸检测能力。统筹满足我市不同镇街(园区)的快速检测需要,将移动生物安全二级防护水平实验室纳入东莞市卫生健康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加强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伍建设,重点提升队伍的快速响应能力和现场处置能力。加强和完善各级队伍的装备配置,满足现场检验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置等需要。

  (三)健全完善城市传染病救治网络。构建分级分层分流的城市传染病救治网络,原则上ICU床位按医院编制床位的5-10%设置。依托市九院、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建设标准化传染病区,构建城市传染病救治网络,承担东莞重大疫情救治、中西医结合诊疗和医护人员培训等任务。扩大市第九人民医院、市人民医院传染病区的集中收治容量,按标准完成相对独立的可转换传染病区建设,一体化建设规范化发热门诊、医技检验检测中心和达到生物安全二级防护水平实验室,配置有关设备;强化卫生应急物资储备,预留应急收治场地和改造空间、接口;加强中医药科室规范化建设,提升中西医结合防治传染病能力。

提案者: 朱海鹏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