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市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经济成功越过万亿门槛,人口进入千万级规模。进入新起点市委提出:在万亿新起点上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实现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加快建设大湾区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强市的奋斗目标。我市现有住宅物业管理小区两千多个、居住230多万人,随着城市品质的提升,我市城市更新将快速推进,物业小区将会成为市民特别是创新创业人才生活的主要载体。物业小区不仅是民生问题,也是社会治理的问题,更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载体,对我市新阶段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市物业小区治理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居民融合度不高,对公共事务不够关注。二是治理组织建设滞后,沟通平台及机制缺乏。我市业主委员会成立难、运作难、换届难、监督难,有些成员或候选人存在谋取私利甚至带有不法目的等现象,导致业委会变形走样,严重影响小区共生共荣治理的推进,甚至留下不稳定因素。三是治理组织推进缓慢。小区中涉的公共事务超过100项,导致物业公司和相关部门不堪重负,同时物业公司又带来行政化倾向。四是要素保障合力不足。市镇两级房管口通常只有3到5人,面对全市两千多个小区,分身乏术。房管部门大多成为政府部门工作进入小区的总开关而不堪重负;社区缺专门人员、网管员不入格,物业公司良莠不齐、人员老龄化,业主群体中高素质、有公益心的居民作用难以发挥等。

  
建    议:
  通过开展智慧小区试点建设为抓手,全面加强工作统筹和要素保障,促进小区居民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以公共事务带动人与城的有效融合,建设“共生共荣的”社会基本单元,以此带动社会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提高认识,积极开展智慧社区试点工作

  智慧小区是对物业小区开展数字化建设,以社区问题、居民需求为导向,整合资源、搭建载体、建立机制形成高效集成的小区管理服务系统。智慧小区数字平台不仅可以提升物业管理和服务水平,同时对治理效能大幅提升,通过智能技术对小区垃圾分类等公共事务的落实效果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去年7月份国家能源局等八部委联合印发《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中提出以社会治理现代化需求为导向,积极拓展物联网应用场景,提升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水平,我市要高度重视,加快推进  该项工作进入实质性工作阶段。

  (二)积极探索,尽快开展试点工作

  据了解,住建部2021年已经牵头开展《智慧社区工程应用研究》,北京在推进“多表合一”专项工作,深圳、重庆多地开展智慧小区(社区)的探索和推进工作。我市位于大湾区的核心位置加上5G产业等方面的优势,理应在智慧社区建设走在全国的前列。可在松山湖科学城、滨海湾新区选取一批次物业小区开展智慧小区建设试点工作。可以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物业小区,也可以在新地上市前在出让条件中明确。市可以考虑出台财政政策予以支持,新出让楼盘可以在备案价格上给予一定的倾斜等。该项工作涉及住建、工信、发改、城管等众多部门,牵头部门要发挥好统筹协调的作用,确保形成合力到达试点效果。住建部门可以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争取纳入国家试点范围,以期在人才技术、标准、政策等得到国家省得有力支持。

  (三)积累经验,启动智慧社区建设工作

  智慧小区是智慧社区建设的重要单元,建议同步开展智慧社区建设的前期谋划工作,在智慧小区建设方面形成经验马上铺开智慧社区的建设工作。社区管理涉及到的部门及事项就更为复杂,一方面要落实好牵头部门和技术支持单位,另一方面需要多出去学习和考察,借鉴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加快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为千万人口的和谐幸福赋能助力。

提案者: 兰建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