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年初中共东莞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提出东莞要牢牢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个国家战略和重大历史机遇,以顺应大湾区时代城市群发展潮流为趋势,以突出城市品质取胜为目标,通过更高的城市品质、更优的综合配套服务、更优的投资环境全力打造“湾区都市、品质东莞”。为此,如何保障800万人口大城市饮用水安全,提出适合东莞供水安全的保障体系,解决东莞市单一饮用水源,改善东莞水质性缺水,提升水厂应急风险处理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东莞市主要水源为东江,东江受排涝、咸潮及突发性水污染影响,饮用水源水质堪忧;其次东莞市供水管网未实现全面互联互通,管网建设年代久远,漏损率严重等。再有东莞供水系统布局不合理,净水工艺落后,水厂应急处理能力较低等等,这些问题对东莞的饮用水安全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建 议:
一、统筹全市水资源,积极推进多水源供水格局。东莞供水格局单一,市内90%水量来源于东江干流,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配套的公共设施项目应提前谋划,总体布局。目前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计划2023年底前通水,我市相关配套工程建设缓慢,急需加大建设力度,积极推进。
二、梳理现状供水设施,推进供水厂、网一张网建设。东莞市现状供水管网老旧、市镇村级水厂分级管理,管网互联互通未完善,推进供水厂、网一张网建设,整合镇村级水厂,市级部门加强对镇村厂、网管理,有利于节约供水成本,实现全市供水经济合理调度、改善供水水质、提升供水服务质量、提高水务运营效率。
三、提升水厂净水工艺,提高出水水质标准。目前市级水厂中,除第六水厂采用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外,其他水厂均采用常规处理工艺,建设标准偏低,出水水质难以保证,对原有市级水厂进行提标改建应提上日程。
四、依托智慧水务平台,建立水质监测机制。目前东莞市正在进行智慧水务的建设,依托第三方数据平台,收集水源地、水厂、末端管网的水质数据,建立水质监测机制,有效掌握供水领域全链条水质情况,对管网、水厂改扩建提出建设依据。
五、建立供水水源预警系统,提出应急供水安全保障方案。通过对水源水质监测数据的掌握,及时对水质状况提出预警信息,针对可能出现的水源污染,水厂、管网故障,提前形成应急保障供水方案。
六、出台相关节水管理办法,强化城市节水,保障供水安全。在保障城市供水安全的底线的同时也要大力倡议节水,借鉴城市垃圾分类,出台相关节水政策,将节水小事养成为生活方式,形成长期效益,只有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政策层面的激励,才能将节水、安全用水落于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