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情况
东莞作为大湾区重要节点和制造业大市,受传统马路经济影响,公路与城市道路不均衡发展较为严重。截止2019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为5231km,城市道路里程为1168km,公路占比达80%以上。根据七普数据,东莞人口城镇化率为92.1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4.15%),已属于高度城镇化地区。当前,大部分公路在使用上已明显承担城市道路的功能,公路和城市道路不均衡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价值追求。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公路和城市道路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进入“十四五”时期,在新发展阶段以及城乡高度融合的背景下,东莞现有公路与城市道路两套体系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主要表现在:
(一)公路和城市道路混合发展难以支撑城市品质提升
进入新发展阶段,东莞的城市发展更加注重品质提升。道路作为体现城市品质的重要载体,但在现阶段尚未做好公路和城市道路体系发展的顶层设计,缺乏对两者融合发展的策略指导,从而制约城市品质的整体提升。
(二)管控要求存在冲突,无法适应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
在新的国土空间规划理念下,交通线性工程应明确管控规则及措施。公路和城市道路分属两套体系,两者分级分类及管控要求不同,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多种管控冲突。因此,目前两者不同的管控规则难以全面贯彻新一轮“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理念。
(三)公路与城市道路缺乏总体统筹难以支撑交通发展目标转变
市综合交通十四五规划提出,城市交通发展目标由公路交通向综合交通转变,更加注重多方式交通衔接和协同;在发展路径上也更加注重将交通资源由车向人倾斜分配,交通空间注重快慢结合,更加重视人的出行体验。因此,现行公路和城市道路在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及养护管理等方面缺乏总体统筹,两套体系共存且无法融合发展的状态,也难以支撑新时期东莞交通发展目标的转变与实现。
(四)公路交通功能混杂,难以保证出行群体交通安全
公路设计主要从机动车角度出发,对慢行需求考虑较少,且慢行空间相对不足。当前东莞城乡高度融合,慢行出行需求大,但原有的公路设计已无法满足多种交通方式出行需求,人车混行、机非混行现象严重,交通安全隐患大。
建 议:
三、工作建议
为促进公路和城市道路在两套体系下的衔接融合发展,建议开展城乡融合背景下的公路和城市道路体系研究工作,明确东莞市道路体系的总体层级脉络。其必要性及意义如下:
(一)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国家战略,提升城市品质
通过开展公路和城市道路体系研究工作,可以立足东莞新发展阶段,更好地落实交通强国战略及相关工作部署,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同时,也是东莞进一步融入大湾区、广深都市圈的重要基础支撑。
(二)衔接国土空间规划,明确管控规则及要求
公路和城市道路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中重要的交通廊道,同时也是建设项目主要的集散通道。通过开展公路和城市道路体系研究,可及时做好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明确相应的管控规则和要求,避免冲突矛盾。
(三)消除部门间行政壁垒,促进道路设施均衡发展
公路与城市道路虽都属于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但在体制机制管理上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开展公路和城市道路的体系研究工作,探索建立一体化协调机制,加强政策、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对接,打破多部门管理的体制机制约束,消除行政壁垒,实现管理体制机制的融合,促进道路设施均衡发展。
(四)满足各交通群体出行需求,共保道路交通安全
通过开展公路和城市道路的体系研究,重新定位审视城乡高度融合背景下公路和城市道路两者的内在关系,明确道路体系的总体层级脉弱,结合相应的法规及准则要求,在保障高等级公路体系完整的前提下,将低等级公路并入城市道路体系,从而实现公路向城市道路的转变,以满足不同出行群体的交通需求,保障道路交通安全。
九三学社市委会:
贵委在东莞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开展城乡融合背景下公路与城市道路体系研究的建议》收悉。经综合各职能部门意见,现答复如下:
我局支持开展城乡融合背景下的公路和城市道路体系研究工作,明确东莞市道路体系的功能等级。为打造粤港澳相关大湾区品质交通城市,推动高质量发展,我局正在积极开展相关工作。
一、已开展的工作
一是编制市域干线路网规划,合理管控干线道路廊道空间。随着城市结构的调整,交通形态出现了新的改变,对我市路网结构及体系提出了优化调整的新要求。为契合新时代交通发展需求,做好区域一体化衔接,2020年我局启动《东莞市干线路网规划》工作,对全市既有干线道路沿线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进行交通需求调查和梳理,分析制定市域干线路网布局方案和发展战略,并对市中心区道快速路网、交通性主干道、生活性主干道等进行梳理,提出中心区路网优化调整方案,明确功能定位、交通结构体系和路政管控要求等,同时积极对接国土空间规划,为各级各类交通基础设施项目预留廊道空间。
二是编制道路品质提升详细设计导则,支撑城市品质提升。以高度城镇化城市下的城市道路与公路体系融合为背景,提出道路建设的统一标准,指导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并合理分配各种出行方式的路权和空间,保障人行和非机动车通行顺畅,提高市民的出行体验。通过大类型和小类型的街道划分,构建慢行交通体系,营造舒适场所空间,提升街道设施品质,打造绿色生态格局,为东莞制定高品质、可落地、精细化的道路设施建设标准。
三是开展道路交通综合整治行动,提升交通出行安全与品质。我市计划开展为期五年的道路交通综合整治行动,聚焦城市综合治理,落实“以人为本”的综合治理理念,以主干道路的空间整治为抓手,围绕“各行其道,路权保障”、“空间共享,回归公益”、“停车归位,用者自付”、“先减后增、疏朗通透”四大原则,通过畅通公共空间、保障慢行路权、提升车行环境、规范停车秩序、加强执法宣传等,实现道路空间回归原本,交通参与者各行其道,打造路有所通、停车有位、运行有序的交通出行环境,全力提升道路交通功能和通行效率,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二、计划开展的工作
为有效支撑城市经济发展和指导今后阶段我市交通行业工作发展的新需求,下一步计划开展东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研究工作,统筹交通融合发展。通过研判我市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发展存在问题、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明确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布局和一体化融合、高质量发展、现代化治理等任务要求,研究制定我市交通发展战略,布局重大工程项目,为我市优化资源配置、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制定交通相关政策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谢谢贵委的建议,希望贵委继续关心和支持我市交通事业的发展,提出更多宝贵的建议。
东莞市交通运输局
2022年1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