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因其独特的技术优势,为众多学科前沿领域研究提供一种最先进、不可替代的研究工具,应用极为广泛。以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为代表的国内第一台脉冲式中子源其投资巨大、建设周期长,主要面向科研领域,建成运行至今机时的使用供不应求。中子源稀缺成为各国面临的问题,而小型化中子源因投入小、建设周期短、安全性能高、使用便捷等优点,又能满足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产学研应用需求,因此,发展小型中子源是全球范围抢占高科技制高点极其重要的举措。东莞以独具的区位和产业优势,面临创新驱动重要发展机遇,以全球视野谋划,聚焦中子源科技及产业发展前沿与特色领域,加快布局先进小型中子源,与大型CSNS应用互补,打造世界级中子源产业集群与“世界中子工厂”新名片,将对“双聚焦”战略实施有重要意义。
建 议:
一、发展小型中子源,拓展特色产业应用领域,打造产业集群
借鉴CSNS的成功经验,结合东莞的产业特色和未来规划,布局产业先进小型化中子源,拓展特色新兴产业,打造东莞“世界中子工厂”新名片。具体方向有:(1)面向工业应用领域:开发小型移动式/车载式/便携式中子源及放射性同位素生产,如中子探伤无损检测(在线桥梁等无损检测)、中子照相(工程材料、考古等)、中子测井(石油和天然气勘探等)、中子掺杂生产半导体器件及同位素电池等应用,对接新能源、新材料及先进制造等研发主体;(2)面向医疗生命健康领域:中子治癌如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已在产业化中)、核医学同位素生产及放射性同位素治癌,对接医疗、生物医药研发机构等;(3)面向公众安全领域:中子分析及中子检测技术,用于检测隐藏爆炸物和辐射材料、航空及海关安检等,对接专业研发机构等;(4)面向农业食品领域:食品辐照、中子辐照育种等应用,对接农业特色镇;(5)面向中子源重要应用如开发高性能中子屏蔽材料与关键精密中子仪器设备(已有研发基础),可解决“卡脖子”问题,易发展为优势重点产业;(6)面向中子源运维高端装备如耐辐射特种机器人等,对接机器人公司,做大做强产业链。
二、设立小型化中子源产业集群政府引导基金,加速产业落地
小型化中子源作为先进新兴产业,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应用研究和先进技术研发,从小型中子源布局到产业化集群落地具有一定的培育、投入产出回报周期,由政府牵头设立小型化中子源产业政府引导基金,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原则,并做好长期规划、持续支持,充分激发有基础的高校、科研院所、高技术企业、行业内代表性企业及新型研发机构作为小型中子源产业化创新的主体或联合体的积极性;建立科创金融服务,引入社会资本及风险投资等多渠道资金,给予项目落地不同阶段的稳定支持保障;鼓励保险公司开发中子源技术开发及产业转化险种,对投保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给予补助。
三、建立中子源产业化协同发展长效协调机制,促进长期发展
由市科技局、工信局、CSNS等相关部门和机构牵头成立中子源产业化促进工作领导小组,构建政产学研金全方位长效协调创新机制,通过研究完善政策体系,健全激励机制,明确知识产权权益分配机制,协调射线装置环评,推进制定中子源新兴产业行业标准等一系列有效举措,切实落实解决研发到产业化过程中的痛点、难点。依托散裂中子源等大科学装置在专业人才、技术及科研平台方面的先发优势,全职或柔性引进专业人才/团队,鼓励技术入股、股权激励等物质性激励与职称评聘、人才(项目)评选等精神激励政策并举,同时鼓励大胆创新、宽容失败,建立容错机制,解决后顾之忧,提高技术研发效率、缩短产业转化周期,形成产业与科研平台良性互动。
九三学社市委会:
感谢贵委会对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工作的关心与支持!贵委会提出的关于“关于加快布局小型中子源产业集群,打造‘世界中子工厂’新名片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推动中子技术产业化
(一)BNCT项目运营公司情况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中科院控股有限公司、松山湖管委会三方共同出资在松山湖高新区成立了国科中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并建立了相关的管理体系、质量体系,申请型式检测及临床实验,同时正积极落实第二家临床医院,为设备顺利进入市场产业化做好准备。
(二)省创新科研团队项目情况
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于2018年成功引进以陈和生院士为首的BNCT治疗肿瘤装备研发及产业化团队,并获得省级创新科研团队项目的资助资金和东莞的配套资助资金,其中首期资助经费已划拨,为推动产业化进程提供项目经费支持。
(三)筹建相关技术联盟
谋划组建新能源材料协会或创新联盟,围绕锂电池、钠电池等电池产业和氢能源产业,引进一批新能源材料研发生产、材料制备等企业,力争在2022年引进10家企业;围绕散裂中子源当前主导建设的锂电池专用中子粉末衍射仪 (SPICA)的产业应用,推动散裂中子源与我市研发投入超千万的锂电池企业进行对接,凝练新能源、博力威、维科电池、锂威、振华新能源等企业在电芯老化、SEI 膜生长与失效、宽温区失效、锂析出等共性技术需求,探索搭建中子散射锂电池关键技术工程中心,共同开展锂电池材料及工艺的研发应用。
二、筹建散裂中子源用户中心
一是共建粤港澳中子散射科学技术联合实验室,开展多领域科技合作。粤港澳中子散射科学技术联合实验由陈和生院士牵头组建,由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香港城市大学、澳门大学、东莞理工学院联合共建,成为省首批粤港澳联合实验室。自联合实验室建立以来,已联合港澳高校推动多物理谱仪建成投入使用,完善中子散射技术相关样品实验环境建设;已推动港澳高校合作完成中子实验课题超过20项,其中香港大学黄明欣教授团队高强高韧变形分配钢论文成果在《Science》发表;联合20多家高校和研究机构27名院士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共同制定联合实验室建设定位、章程,并启动实施首批开放课题,从54个征集课题中遴选立项16项,其中支持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3项港澳课题获立项,在课题经费和用户机时上予以保障支持。二是与高校及研究院所合作积极推进谱仪建设。其中与广东省科技厅支持的3台关键中子谱仪(大气中子辐照谱仪、能量分辨中子成像谱仪、微小角中子散射谱仪)以及与工信部电子五所联合共建的大气中子辐射效应谱仪、与南方科技大学联合建设的高压谱仪、与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联合建设的工程材料应力谱仪、与中山大学联合建设的高能非弹性谱仪、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联合建设的高分辨谱仪等建设和开放运行,并以国家重大需求和科技产业发展为牵引,推动中子散射相关技术在国家急需领域和工业界的应用和成果转化。
三、完善中子技术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东莞市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根据一定时期内科技发展规划的目标要求,针对不同科研类型的特点,以稳定性支持、竞争性支持和差别化支持相结合的方法,采用事前资助、事后奖补、配套资助和市政府批准的其他方式予以支持。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推动建立BNCT项目定期协商机制
市领导已要求市卫健局等相关部门组建工作专班,定期组织BNCT项目各单位进行协商,建议下来积极发挥工作专班的沟通协调工作,重点解决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面临如资金投入、场地空间等困难和问题,加快推动项目落地产业化进程。
(二)发挥我市现有引导基金和国有企业的推动作用
积极发挥东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基金作用,推动市科创金融集团等国有企业参与支持BNCT项目建设。同时,加强与我市各社会资本的沟通,积极引进社会资本投入,协调解决项目发展建设的资金问题,为设备生产本地化提供支持。
(三)推动大装置大平台建设
推动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科研资源开放共享,积极吸引中子散射技术人才,聚焦发展先进中子散射技术,目标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中子散射技术及应用研究中心和高水平人才培养基地。
最后,再次感谢贵委会对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希望贵委会一如既往支持东莞科技创新,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共同推动我市创新驱动发展走在前列。
特此回复。
领导签字:
承办人姓名:陈珺
联系电话:22831317
东莞市科学技术局
2022年6月30日
九三学社市委会:
贵社在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布局小型中子源产业集群,打造“世界中子工厂”新名片的建议》收悉,针对贵社提出的全职或柔性引进专业人才/团队的意见,就相关情况答复如下:
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我市于2013年出台实施特色人才特殊政策,对重点发展的行业、产业、领域紧缺急需或做出相应贡献的高层次人才,给予创新创业、住房、经济贡献奖励、医疗、社保、落户、出入境等方面扶持。为适应我市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战略定位要求,2021年我市对特色人才政策进行优化升级,出台《东莞市特色人才特殊政策实施办法》(东府办〔2021〕53号),在优化升级目录、提升补贴力度、丰富扶持措施基础上,探索人才引进新机制,打破人才流动限制。一是围绕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探索大科学装置、高校及科研院所、重点研发平台和市其他重大项目下放人才评价和评审权限,强化用人单位引才自主权,提高引才的积极性,充分激发用人主体活力。二是探索对特定柔性引进的高端人才给予与全职引进人才同等政策待遇,破除高层次人才流动机制障碍。对在我市登记注册的大科学装置、重点研发平台、高校及科研院所和市其他重大项目,采用柔性方式引进全时在莞工作,符合三类(含)以上特色人才条件,并签订三年以上工作协议的紧缺急需人才,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同主管部门审定后,可列入认定、评定对象。符合条件的特色人才创新创业、住房、生活、医疗、子女入学和居留出入境等方面优惠措施,其中符合条件的特色人才可获最高2000万元创业类贷款,按其贷款期内实际支付利息最高不超过70%的比例给予两年,每年最高200万元贴息;最长三年每月最高2000-6000元租房补贴,或给予最高100-1000万元购房补贴;5年逐年递增的合计15-35万元的生活补助。
同时,为进一步扩大对省级以上人才计划入选者的吸引力,我市专门制定出台了《东莞市省级以上人才计划配套服务实施办法》(东府办〔2021〕54号),对在我市工作或创业的省级以上人才计划入选者,视情况给予最高1:2比例的配套资助,并参照《东莞市特色人才特殊政策实施办法》给予扶持
自2013年政策实施以来,特色人才认定评定工作从2014年至今,共认定评定特色人才444人,其中特级5人,一类68人,二类154人,三类136人,四类81人。付共拨付住房补贴505人次,12688.65万元;经济贡献奖励425人次,452.95万元;特色人才引才奖励78家企事业单位,1518万元。
下来,进一步扎实推进各项政策落地。加快出台《东莞市特色人才政策部分实施细则及方案》,启动特色人才认定评定,和各项补贴申报工作。
专此答复。
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2年7月5日
九三学社市委会:
感谢您对我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布局小型中子源产业集群,打造“世界中子工厂”新名片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中国散裂中子源是继美国、日本、英国之后的世界第四台、国内首台散裂中子源。一期三台谱仪的性能达到了国际同类谱仪的先进水平,用户机时共享超过92%,成果产出远远超过国际上散裂中子源同期成果。项目建成以来已完成八轮开放运行,注册用户超过3900人,完成855项研究课题,有力支持多项大湾区、国内外前沿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由散裂中子源衍生的中子产业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东莞始终坚持制造业立市不动摇,迈入“双万”新起点新阶段,我市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在散裂中子源建设和相关技术产业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一、加快推动散裂中子源落地,提升中子源科技原始创新能力
2007年2月13日,中科院与广东省政府、中科院高能所与东莞市政府分别签署合作备忘录和合作协议书,标志着中国散裂中子源正式落户东莞。自中国散裂中子源确定落地起,我市采取多项措施保障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项目各项进程。一是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东莞市委、市政府一直把散裂中子源作为重点关注和推进的重大项目。历任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赴散裂中子源开展调研,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听取进度汇报,形成良好工作氛围。二是善用契机,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市主要领导积极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科技部、全国人大、政协、中科院等相关部委的各方支持;不定期向省主要领导、国家发展改革委汇报项目有关进展情况,成功推动散裂中子源二期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三是强化配套,保障项目落地需求。积极协调解决于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为项目特事特办、开设绿色通道,加快各项手续办理。专门规划了散裂中子源专用道路,协调解决了项目环境区域功能调整、专用变电站、人才引进、生活区建设等一系列问题,有力地推动了项目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积极探索合作创新,推动产业化成果初见成效
散裂中子源还与各合作单位开展8台用户谱仪的设计建设工作,积极探索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合作建设和运营机制。包括与东莞理工学院和香港城市大学合作建设的多物理谱仪、与工信部电子五所合作建设的大气中子辐照谱仪、与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合作建设的工程材料衍射谱仪、广东省科技厅支持的微小角中子散射仪和能量分辨中子成像谱仪、与中山大学合作建设的高能非弹性中子散射谱仪、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合作建设的高分辨中子散射谱仪、与南方科技大学合作建设的高压粉末衍射仪等。2021年1月26日,多物理谱仪成功出束,标志着国内首台中子全散射谱仪的设备研制与安装成功。2022年4月,中国散裂中子源大气中子辐照谱仪成功出束,6月正式通过验收,将为新型半导体器件、大规模集成电路、关键电子设备、新型功能材料等多方面提供大气中子加速辐照试验环境。
依托散裂中子源,自主研发了国内首台加速器硼中子俘获治疗实验装置,为我国医用BNCT治疗装置整机国产化和产业化奠定了技术基础,有望为我国肿瘤及其他重大疾病的治疗带来技术革新。以东莞市人民医院作为临床注册和应用承接方,目前BNCT治疗中心大楼已动工建设。
三、谋划布局中子产业园,打造中子产业集聚发展区
2019年5月,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与东莞理工学院共建先进探测技术联合实验室,联合开展先进粒子探测技术研究。研究团队先后成功突破探测器光纤加工塑形、闪烁屏精密成型和波移光纤端面耦合等一系列关键制造技术。目前,为散裂中子源量身定制的闪烁体探测器已实现批量生产,将来可以在中子探测器工程化和装备制造产业化方面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同时,东莞市人民医院BNCT实现落地转化后,为后续批量生产硼中子俘获治疗加速器装置提供了坚实基础。目前,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会同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松山湖科学城投资有限公司等单位在松山湖成立国科中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4亿元,计划在松山湖投资建设中子产业园,开展加速器研发及制造,BNCT研发、调试与生产,产业人才培养等工作。下来可以中子产业园建设为依托,积极向工业应用、检测分析、精密仪器等领域拓展小型中子源产业发展的实施路径。
下一步,我局将聚焦我市科技及产业发展前沿与特色领域,加快布局中子源相关产业。一是用好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基金,聚焦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领域加大基金领投力度,鼓励本土企业与中子源开展联合创新和产业化,充分发挥基金引导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二是加快推动中子产业园落地出成效,近期重点在中子加速器、BNCT设备产业化和人才培养方面加大力度,搭建企业合作平台,引导我市高端装备等领域重点企业向加速器设备制造领域拓展,打造融合特色产业。三是打造良好产业生态,配合市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等相关部门探索中子源产业化协调机制,协调市级相关职能部门做好项目用地、环保、资金等要素保障,打造产业蓬勃发展生态。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们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建议。
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
2022年1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