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市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私家车拥有量逐年加大,交通拥堵问题不断出现,阻碍着城市的发展与有序运行,形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和城市环境的污染,给市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困扰。现阶段,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速度明显缓慢,已不能满足交通流量较大时的交通需求,交通拥堵现象常有发生。主要原因表现在:

  一、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一是在城区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要关注主干道的拓宽与加强,而忽视了支路的建设,形成了较大的支路缺口。在主次干道发生拥堵时,无法通过支路的合理分流及时恢复道路畅通,从而使某一路段的个别拥堵蔓延成为大面积的交通拥堵。二是交通警示标示、限速标线、隔离护栏的设置不尽合理,容易诱发交通事故的发生,造成通行不畅。

  二、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综合能力低。一是城市公共交通专用通道设置率低,在一些中次干道上没有公交车专用通道,极易出现公交车与私家车争抢道路的情况,致使公交线路不畅,市民候车时间过长。二是在一些支路和人员密集区域没有合理设立公交站点,不方便市民乘坐公交车出行。

  三、停车泊位严重不足,影响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在一些大型社区及商圈周边,停车泊位需求缺口十分巨大,加之管理不当,干道两侧出现大量机动车无序停放的情况,使有限的道路资源被挤占,形成交通拥堵。

  
建    议:
  一、完善城市道路网络,推进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在路网建设方面,进一步加强各支路的规划建设,充分挖掘路网联通潜力,增加路网密度,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支路规模,当出现主干道交通拥堵时能保证车辆及时从支路绕行,防止交通大面积堵塞。同时,加快旧城区道路的拓宽改造,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二是在立体交通方面,应做好立体交通的长远规划。巨大的交通压力仅仅依靠道路交通显然是不够的,根据实际着力推进立交桥、高架桥等立体交通的规划和建设。三是在交通管理设施方面,完善警示标示、限速标线与隔离护栏的设置,确保交通管理设施能够充分发挥其引导、警示作用,从而有效降低交通违规的发生几率,进而保障道路的通行畅通。

  二、改善道路交通模式,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一是财政支出向公共交通倾斜,进一步降低公共交通系统运营成本,实施制度化的资金补贴、补偿机制,研究出台统一的标准和方案,逐步规范补贴、补偿制度,保障公交企业的健康运营。二是公交运营市场应坚持适度竞争,严格市场准入,不断优化公交运营市场格局,倡导多方参与的合理竞争,保障公共交通市场的有序、开放。三是加快建设以城市主干道、支路、辅路、城市环线、快速公交线等为基础的综合公共交通系统,增加城市公共交通专用通道设置,不断优化城市公交线路,降低路线重复率,提高运营效率。

  三、增加公共停车泊位数量,使城市停车设施供需平衡。一是规划配套到位,建设项目主体工程与相应配套停车场应同时整体规划设计与施工,对于没有停车场设计的工程项目不得验收。二是建设临时停车场,充分利用城区现有闲置土地资源,将闲置地块划为临时停车场,全面分流城市主干道占道停车压力。

提案者: 袁斌

尊敬的袁斌委员:
  您在东莞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提出的《关于提升持续推进交通拥堵治理的建议》提案收悉。经综合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市交投集团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完善城市道路网络,推进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一)关于综合交通规划建设。我局统筹全市综合交通规划和重要道路建设工作,通过《东莞市干线路网规划》研究,重点解决全市路网结构性问题,积极开展城市高速公路、快速路和交通性主干道规划工作,提高城市道路交通运行效率;2022年,发布《东莞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构建对外高效、内部畅达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持续完善全市路网结构,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衔接高效、循环畅通的路网体系。下来,我局将开展《东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研究工作,以构建安全可靠、便捷畅通、经济高效、绿色智慧的全域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
  (二)关于交通管理设施。我市一直重视交通标志标线的建设、养护管理,以保障道路交通运行效率。2020年印发《东莞市品质交通千日攻坚行动道路交通标志标线标准化排查整成行动工作方案》,全市共排查1716条道路、梳理71841处标志,排查标线约5781.4公里;2021年,印发《提升城市道路交通秩序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实施方案》,全市共排查交通标志27645处、交通标线约11478公里,通过对问题标志标线的整改,保障道路交通运行安全及效率。2022年以来,我市持续开展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工作,提升道路交通综合管理水平。
  二、关于改善道路交通模式,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一)关于公交运营财政补贴政策。为规范公交运营补贴机制,保障公交企业的健康发展,我局已聘请第三方机构编制完成公交运营财政补贴方案,考虑2020年和2021年新冠疫情对公交运营的实际影响,根据市政府工作安排,我局将重新调整公交运营补贴方案,待新方案编制完成后,再报市人民政府审定。
  (二)关于公交运营服务格局。2014年、2019年,我市先后启动了两轮公交资源整合,目前,全市共设五大公交运营片区(城区、滨海湾、松山湖、东部、水乡),6家公交企业。公交资源整合后,我市公交服务的供给更加稳定,公交运营行为更加规范,在线路统筹优化、运力及人员资源调配方面更有优势。
  (三)关于公交专用道设置。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升常规公交服务水平,我局统筹开展《东莞市中心城区公交专用道专项规划》研究,以构筑网络化、系统化的高效公交专用道系统,提升城市交通整体运行效益。为匹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出总里程85.5公里的公交专用道近期总体布局方案,其中,首期工程62.5公里已于2022年1月31日建成投入使用。下来,我局将适时启动公交专用道二期工程建设,完善中心城区公交专用道布局方案。
  (四)关于公交线网优化。为加强各运营片区公交服务统筹,提高公交资源利用率,2019年8月以来,我局先后启动了城区、松山湖、水乡、东部等片区公交线网系统优化研究。按照“数据支撑、统筹优化、提质增效”的总体思路,优化公交线网方案,以保障公交运力在各线路间合理配置,提升公交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目前,城区片区已实施56条,松山湖片区实施48条,水乡片区实施21条。下来,我局将持续结合公交客流需求特征,持续推进公交线网优化工作。
  三、关于增加公共停车泊位数量,使城市停车设施供需平衡
  (一)关于停车设施规划建设。我局通过市品质交通千日攻坚机制,指导各镇街(园区)开展了辖区停车设施专项规划,通过规划引导,2020年至今,全市新增了20.25万个停车位,有效缓解了市民“停车难”问题。
  (二)关于临时停车场建设。2022年2月,我市出台了《东莞市机动车停车设施管理办法》(东府令[2022]第159号),明确临时停车场建设条件及要求,鼓励通过建设路外公共临时停车场,缓解城市占道停车压力,提升道路交通运行效率。下来,我局将启动编制全市停车设施专项规划、编制近期停车设施建设计划,通过规划引导,逐步形成“配建停车为主、路外停车为辅、路内停车补充”的停车供给体系,实现静态与动态交通协调发展。
  谢谢您的建议,希望继续关心和支持我市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提出更多宝贵的建议。
  东莞市交通运输局
  2022年11月14日
  (联系人:刘建华,联系电话:0769-22002162)

办理单位: 交通局,市交投集团,交警支队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