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市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私家车拥有量逐年加大,交通拥堵问题不断出现,阻碍着城市的发展与有序运行,形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和城市环境的污染,给市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困扰。现阶段,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速度明显缓慢,已不能满足交通流量较大时的交通需求,交通拥堵现象常有发生。主要原因表现在:
一、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一是在城区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要关注主干道的拓宽与加强,而忽视了支路的建设,形成了较大的支路缺口。在主次干道发生拥堵时,无法通过支路的合理分流及时恢复道路畅通,从而使某一路段的个别拥堵蔓延成为大面积的交通拥堵。二是交通警示标示、限速标线、隔离护栏的设置不尽合理,容易诱发交通事故的发生,造成通行不畅。
二、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综合能力低。一是城市公共交通专用通道设置率低,在一些中次干道上没有公交车专用通道,极易出现公交车与私家车争抢道路的情况,致使公交线路不畅,市民候车时间过长。二是在一些支路和人员密集区域没有合理设立公交站点,不方便市民乘坐公交车出行。
三、停车泊位严重不足,影响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在一些大型社区及商圈周边,停车泊位需求缺口十分巨大,加之管理不当,干道两侧出现大量机动车无序停放的情况,使有限的道路资源被挤占,形成交通拥堵。
建 议:
一、完善城市道路网络,推进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在路网建设方面,进一步加强各支路的规划建设,充分挖掘路网联通潜力,增加路网密度,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支路规模,当出现主干道交通拥堵时能保证车辆及时从支路绕行,防止交通大面积堵塞。同时,加快旧城区道路的拓宽改造,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二是在立体交通方面,应做好立体交通的长远规划。巨大的交通压力仅仅依靠道路交通显然是不够的,根据实际着力推进立交桥、高架桥等立体交通的规划和建设。三是在交通管理设施方面,完善警示标示、限速标线与隔离护栏的设置,确保交通管理设施能够充分发挥其引导、警示作用,从而有效降低交通违规的发生几率,进而保障道路的通行畅通。
二、改善道路交通模式,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一是财政支出向公共交通倾斜,进一步降低公共交通系统运营成本,实施制度化的资金补贴、补偿机制,研究出台统一的标准和方案,逐步规范补贴、补偿制度,保障公交企业的健康运营。二是公交运营市场应坚持适度竞争,严格市场准入,不断优化公交运营市场格局,倡导多方参与的合理竞争,保障公共交通市场的有序、开放。三是加快建设以城市主干道、支路、辅路、城市环线、快速公交线等为基础的综合公共交通系统,增加城市公共交通专用通道设置,不断优化城市公交线路,降低路线重复率,提高运营效率。
三、增加公共停车泊位数量,使城市停车设施供需平衡。一是规划配套到位,建设项目主体工程与相应配套停车场应同时整体规划设计与施工,对于没有停车场设计的工程项目不得验收。二是建设临时停车场,充分利用城区现有闲置土地资源,将闲置地块划为临时停车场,全面分流城市主干道占道停车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