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正式落地;同时,课后服务、暑期托管政策相继出炉。我市在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监管校外培训机构依法依规经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家长学生们对“双减”政策欢喜的同时,又掺杂着一些担忧。据向东莞100名有孩子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家长进行调研了解,主要存在以下方面问题:
一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科培训的确存在刚需。据调研了解,超过50%的家长由于自身没有相应的知识水平、没有适合的教育技巧、工作繁忙导致缺乏时间等原因,不能经常辅导孩子学科类功课。而在“双减”政策出台前,有近60%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至少参加一门学科类校外培训班,其中参加2门学科培训和3门及以上学科培训的更占三分之二,这部分学生参加学科培训一般集中在周末、公众假期和寒暑假。同时,部分家长认为当前东莞普通高中学位不足,职业教育学校办学质量参差和就业前景不明朗,只能通过校外学科培训提高孩子升学竞争力,这也是造成校外学科类辅导火热的主要原因。
二是“双减”政策实施后的学科培训问题凸显。“双减”政策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近半年来,校外培训机构因经营不善关停、拖欠培训学费等造成家长上访、聚集事件时有发生,全市12345工单、教育部门调解案件均有所上升,给我市舆情管控、社会稳定带来一定压力。部分校外培训机构继续在周一至周五晚上培训苦苦经营,个别机构更铤而走险,学科类培训“从地上转入地下”,这不但导致培训费用过高,给家长造成经济负担,培训教师的素质也参差不齐,各类隐患较多。
三是家长对“线上课程”“课后培训”更有信心。据调研了解,“双减”政策出台后,仍有超过50%的家长在让孩子继续参加学科类辅导,主要目的是扩展孩子知识面。这部分家长中,有57%的家长选择购买线上学科辅导课程或参加校内课后学科特色托管班,对“线上课程”“课后培训”较有信心。
建 议:
在严格执行“双减”政策的同时,建议东莞充分发挥学校教学主阵地的作用,增加义务教育资源供给,促进校内教育提质增效;并且,可以参考北京市面向初中生开展官方补课的做法,在东莞试点开展中学教师在线辅导补课。
一是对学校检查评比进行减负。建议取消和叫停不必要、不合理的填表、考评、比赛、评估,整合必须的检查评比项目,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让学校成为教书育人的净土。
二是提升学校课堂教学质量。建议通过贯彻落实教育部《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秩序,提升课堂教育质量,改善学生在校学习效率,提高学校教育水平。
三是提高学校课后服务质量。建议丰富校内课后服务供给,进一步延长课后服务时间(延长至18:30或19:00),加强课后服务时间与家长下班时间的衔接。同时,加强网络游戏等的管控,进一步优化净化学生课余活动。
四是试点开展中学教师在线辅导补课。2021年12月,北京市印发了《北京市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计划(试行)》的通知,从2022年起,除节假日和寒暑假外,周一至周五每天18时至21时,北京市所有初中学生都可享受在线辅导服务,辅导学科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等9门。建议参照北京市做法,在东莞试点推行“官方补课”,搭建中学教师在线辅导云平台,鼓励教师组合运用多种形式开展在线辅导;为中学生提供精准化、个性化、多样化的在线教育服务,解决部分家长校外学科培训需求的同时,鼓励中学教师发挥自身教育特长和优势,自主开放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