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循环公交是满足城市短途乘坐需求,织密交通“毛细血管”,消除服务盲区,为市民提供高效便捷出行服务的城市公共交通方式。具有便捷性强、舒适性高、可达性深、智能性优等特点,满足群众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的出行需求,受到群众普遍欢迎。近年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大力发展微循环公交,作为打造公交都市、缓解交通拥堵、减少机动车碳排放、提高出行便利度的重要举措。

  随着市民对品质交通出行的需求不断提高,我市于2019年9月在中心城区围绕鸿福路地铁站开通6条微循环公交线路,并于2020年9月优化调整为3条,服务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提高公共交通吸引力。但从试点运营两年多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微巴规模有限,服务区域少。城区3条微巴线路长度仅有18.4公里(配有18台微巴),围绕2号线鸿福路站、西平站及周边办公居住区,未能为更多的轨道站、公交快干线提供客流接驳、喂给服务。二是路线设计有待优化,客流量偏低。3条线路日均客流约1000人,乘坐比例较低,未能发挥现有运能。三是群众乘车吸引力有待提升。由于线路客流少,公交企业为控制成本,加大发车间隔(高峰期8-18分钟,平峰期20-30分钟),影响市民短途出行乘坐微巴的吸引力。

  
建    议:
  为落实国家《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部委《绿色出行行动计划(2019-2022年)》,推动我市交通从“小汽车友好”向“公共交通友好”转型,建议大力发展城市微循环公交,建设微循环公交服务体系,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提升公交服务品质,不断增强市民群众出行的获得感、幸福感。

  一、加强城市微循环公交的顶层设计。建议将微循环公交作为我市公交优先发展的重要措施,纳入市“品质交通千日攻坚”和“交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借鉴先进城市经验,编制微循环公交发展专项规划,出台配套政策,明确发展原则、目标、措施等。加大部门协同力度,统筹交通、自然资源、发改、财政、交投等部门,形成微循环公交发展合力。

  二、掌握微循环公交的出行需求。建议通过12345政务热线、政务平台等广泛收集群众出行诉求,聚焦群众出行热点、难点、痛点问题,聘请专业机构开展实地调查和客流分析,围绕住宅区、商圈、文化场馆、轨道站点和公共交通站点,摸清市民乘坐微循环公交需求,优化线网布局。

  三、打造城市微循环公交精品试点示范线路。一是建议依托现有微循环公交线路,打造精品示范线,提升管理服务运营水平,在空间层面优化调整线路走向和站点停靠,实现公交网络向社区延伸,在时间层面优化发车间隔,试点时刻表化服务,方便市民出行。二是建议围绕2号线东城站、天宝站、蛤地站、寮厦站等通勤客流量较大站点,增设微循环公交线路,打造“地铁+公交”出行模式,并做好路线规划,连通居民住宅区、农贸市场、超市、商场、学校、医院等客流需求点。三是按照“成熟一条开通一条”的思路,不断扩大微循环公交的覆盖面,提高群众出行便利度,解决群众出行“开始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需求。

  四、强化城市微循环公交政策支持力度。建议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营”模式,加大对微循环公交支持力度。建议设置发展微循环公交财政专项资金,保障车辆购置和运营政策性亏损补助,并通过购买服务、减免税费、燃油补助、公交场站物业开发收益等方式补助企业发展微循环公交。

  五、加强城市微循环公交的宣传引导。建议开展微循环公交出行建议征集活动,扩大微循环公交出行知晓度。同时市政府策划推出倡导公交出行系列报道,向社会公众宣传微循环公交优点;利用公交车体涂装开展各类社会宣传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公交优先、绿色出行的浓厚氛围。

提案者: 民进市委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