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廉价、轻便、环保的新型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受到了越来越多市民的喜爱,东莞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超200万辆。然而,电动自行车井喷式的增长也为城市治理、公共安全等方面带来诸多的挑战,电动自行车管理成为了城市治理的痛点和难点。首先,由于国家和广东省尚未出台针对电动自行车管理的法律法规,电动自行车驾驶员对管理条例缺乏了解;其次,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乱象已经严重影响社会公共交通,外卖行业电动自行车驾驶员超速、违章给城市交通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另外,相关部门对于电动自行车管理手段欠缺,造成了电动自行乱停乱放等现象。由于以上原因所造成的故事频频发生,给公共财产安全和个人人生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因此,加大治理东莞电动自行车迫在眉睫。
建    议:
  1、加大宣传《东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以立法推动完善协同共治格局。《东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为了从根本上帮助电动自行车驾驶员了解相关管理条例、遵法守法,建议通过印发宣传海报、搭建宣传平台、“多管齐下”持续开展宣传活动。社区工作人员可以张贴海报,面对面提醒市民阅读、掌握《管理条例》核心内容;交通部门也通过微信视频号、抖音、微博同步推送,提醒广大市民遵守《管理条例》,提高使用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意识。此外,也可以利用电视台、户外视频等媒介,每日滚动播放新《管理条例》宣传片,全面提升电动自行车安全使用常识普及率和覆盖率。
  2、借鉴管理机动车的经验,以学促管。由于东莞市的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较大,仅依靠惩罚性措施空难起到最好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容易引发群众的抵触情绪。因此,建议交通监管部门借鉴机动车的管理经验,继续推出相关政策,要求办理电动自行车注册登记的市民,参加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文明驾驶学习培训。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基本交通法规和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及处罚办法;事故处理办法的案例分析。驾驶员顺利通过培训之后,方可上路行驶。
  3、建立电动自行车违章系统,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从2018年至2020年,全市涉及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死亡814人,占各类交通事故总数比高达48%。加强电动自行车的通行管理对改善整体道路交通安全具有较大意义。因此建议交通监管部门针对电动自行车,特别是以美团、饿了么等为代表的外卖行业电动自行车,建立违章管理系统。系统支持按号牌号码信息、抓拍点位信息等多个维度对相应的电动自行车过车信息进行查询,便于对违法车辆进行有序的排查。系统也需要支持对闯红灯、逆行、占用机动车道、闯入禁区的行为识别、记录以及报警功能。当驾驶员发生违法行为时,系统关联违法主体信息及图片、录像作为取证依据。电动自行车违法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更好地促进广大人民群众出行安全,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
  4、增建电动自行车停车场,缓解停车难、充电难的压力。由于乱停乱放、充电等原因所引发的火灾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建议相关部门与社区、小区物业协商,大量增设电动自行车停车场。借鉴机动车智慧停车场的模式,采取有偿收费的方式,对停车场进行管理。在管理过程中,派专人对电动自行车的停放位置、停放数量进行管理。同时,利用智能充电管理系统对进行充电的电动自行车进行实时监控,将火灾风险降到最低。
  5、推进建设非机动车道,解决电动自行车与机动车混行的问题。东莞仍有部分道路非机动车道尚不完善,推动建设非机动车道是解决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建议在确保人行道和机动车道宽度的前提下,结合标线翻新工作,逐步恢复全市非机动车道,并增设隔离护栏,着力解决机非混行的问题。

提案者: 民进市委会

民进市委会:

  你会提出的《关于加大东莞电动自行车治理力度的建议》(第20220155号)收悉,现结合我支队相关职能,并综合市交通运输局、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意见,答复如下:

  一、加大宣传《东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

  《东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推动广大市民积极办理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交警支队采取“警邮合作”模式,实行电动自行车分区域、分阶段登记上牌工作,目前全市各镇街均设有上牌登记点,且已开通周六日、节假日上牌登记服务,方便市民便捷、快速办理登记上牌业务。同时,东莞交警利用微信、微博、抖音及电台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我市电动自行车上牌流程和《东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及时解答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提高市民使用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意识。

  二、强化电动车行车交通违法整治

  今年1月,东莞交警制定下发《关于规范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查处工作指引》,设置《东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施行后两个月为宣传教育过渡期,全市积极交警部门于3 月 1 日起全面开展执法,但对于不按规定悬挂号牌和未经登记上道路行驶的违法行为,在 2022 年 7 月 1 日至 2022年 12 月 31 日期间,群众已经进行电动自行车预登记的,不予处罚;未进行预登记的则可予以处罚。同时,交警部门坚持教育和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全力查纠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闯红灯、不按规定车道行驶、不佩戴头盔、违规载人等严重违法行为,切实降低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

  三、增设自行车停放区

  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印发了《东莞市城市道路自行车停放区设置管理指引(试行)》,目前在全市范围内设置超过1000个自行车停放区,并鼓励共享单车运营商自行与大型商业广场、写字楼、居住小区等对接,设置共享单车固定停放区。下来,将继续强化推动各镇街做好自行车停放区划设工作,并提前对接市交通运输局正在编制的中心城区自行车停放区点位规划,先行增设一批自行车停放区,扩大自行车停放区布点密度,引导市民规范停放共享单车,提升停车便捷性、接驳性、连接性。

  三、规范共享电动自行车管理

  根据《东莞市促进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本市不发展电动自行车作为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积极配合做好共享电动自行车清退工作,据统计2022年1-4月全市城管系统出动26224人次、11183车次、联合执法18次,大力整治共享自行车和共享电动自行车占用城市道路行为。共享电动自行车占用城市道路教育改正1877宗,立案2宗,处罚1宗,罚款15000元。同时,为加强“五一期间”各企业对共享电动自行车回收工作,4月29日,市城管、交通、交警部门联合约谈了美团、哈啰、青桔共享单车运营商,要求各企业立即回收在我市范围内投放的共享电动自行车。下来,市城管局将加强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工作,并对电动自行车停放影响市容环境的,开展“小微执法”处警告或者二十元罚款。

  四、大力开展非机动车道建设

  根据《东莞市道路品质提升行动工作方案》,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将配合市交通运输局积极开展我市非机动车道专项规划,因地制宜指导属地增设非机动车道,引导非机动车行驶非机动车道,确保交通安全。下来,将开展慢行交通品质提升行动,重点连通市中心城区重要路段、镇街(园区)中心区域、主次干道,以及主要商圈、社区和大型公共设施之间的慢行区域,打造不少于100公里“连续、通畅、舒适、安全”的慢行交通系统品质提升示范街道,提升我市慢行交通品质。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交通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此页无正文)

  东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

  2022年7月5日

办理单位: 交警支队,交通局,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住建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