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廉价、轻便、环保的新型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受到了越来越多市民的喜爱,东莞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超200万辆。然而,电动自行车井喷式的增长也为城市治理、公共安全等方面带来诸多的挑战,电动自行车管理成为了城市治理的痛点和难点。首先,由于国家和广东省尚未出台针对电动自行车管理的法律法规,电动自行车驾驶员对管理条例缺乏了解;其次,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乱象已经严重影响社会公共交通,外卖行业电动自行车驾驶员超速、违章给城市交通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另外,相关部门对于电动自行车管理手段欠缺,造成了电动自行乱停乱放等现象。由于以上原因所造成的故事频频发生,给公共财产安全和个人人生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因此,加大治理东莞电动自行车迫在眉睫。
建 议:
1、加大宣传《东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以立法推动完善协同共治格局。《东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为了从根本上帮助电动自行车驾驶员了解相关管理条例、遵法守法,建议通过印发宣传海报、搭建宣传平台、“多管齐下”持续开展宣传活动。社区工作人员可以张贴海报,面对面提醒市民阅读、掌握《管理条例》核心内容;交通部门也通过微信视频号、抖音、微博同步推送,提醒广大市民遵守《管理条例》,提高使用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意识。此外,也可以利用电视台、户外视频等媒介,每日滚动播放新《管理条例》宣传片,全面提升电动自行车安全使用常识普及率和覆盖率。
2、借鉴管理机动车的经验,以学促管。由于东莞市的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较大,仅依靠惩罚性措施空难起到最好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容易引发群众的抵触情绪。因此,建议交通监管部门借鉴机动车的管理经验,继续推出相关政策,要求办理电动自行车注册登记的市民,参加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文明驾驶学习培训。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基本交通法规和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及处罚办法;事故处理办法的案例分析。驾驶员顺利通过培训之后,方可上路行驶。
3、建立电动自行车违章系统,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从2018年至2020年,全市涉及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死亡814人,占各类交通事故总数比高达48%。加强电动自行车的通行管理对改善整体道路交通安全具有较大意义。因此建议交通监管部门针对电动自行车,特别是以美团、饿了么等为代表的外卖行业电动自行车,建立违章管理系统。系统支持按号牌号码信息、抓拍点位信息等多个维度对相应的电动自行车过车信息进行查询,便于对违法车辆进行有序的排查。系统也需要支持对闯红灯、逆行、占用机动车道、闯入禁区的行为识别、记录以及报警功能。当驾驶员发生违法行为时,系统关联违法主体信息及图片、录像作为取证依据。电动自行车违法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更好地促进广大人民群众出行安全,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
4、增建电动自行车停车场,缓解停车难、充电难的压力。由于乱停乱放、充电等原因所引发的火灾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建议相关部门与社区、小区物业协商,大量增设电动自行车停车场。借鉴机动车智慧停车场的模式,采取有偿收费的方式,对停车场进行管理。在管理过程中,派专人对电动自行车的停放位置、停放数量进行管理。同时,利用智能充电管理系统对进行充电的电动自行车进行实时监控,将火灾风险降到最低。
5、推进建设非机动车道,解决电动自行车与机动车混行的问题。东莞仍有部分道路非机动车道尚不完善,推动建设非机动车道是解决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建议在确保人行道和机动车道宽度的前提下,结合标线翻新工作,逐步恢复全市非机动车道,并增设隔离护栏,着力解决机非混行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