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情况分析:
  1. 近年,东莞积极谋划转型升级,计划建设不同的产业园区,吸引初创企业进驻。政府于2019年底发布《东莞市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实施意见》,将加大力度建设创业孵化服务平台,培育创新创业主体,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据近年数据,全市共有松湖华科产业孵化园、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东莞市新基地360互联网产业园等科技企业孵化器逾100家,其中国家级15家、省级36家;在孵企业约3,400家,累计毕业企业约1,400家,众创空间有国家级与省级。市科技局对其中30余个项目进行资助,包括燕园孵化器、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光大We谷等。“十三五”期间,松山湖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主导产业,大力培育生物医药、新材料和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不断推动产业层次向高端迈进。
  2. 与广州、深圳等城市比较,东莞创业基地的发展相较之下还处于初步阶段。而创业基地往往依赖地政府的支持,一旦失去靠山,难以自力更生。
  3.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湾区城市之间的交流合作日益紧密,各地商流、物流、人流等加速流转。在后疫情时代的今天,虽然湾区人员流动暂时有一定阻隔,但随着疫情对经济冲击的不断浮现,此时无疑是全国青年寻找出路的关键时刻。尤其初创气氛浓厚的港澳青年,对在东莞创业有一定程度憧憬。
  4. 港澳青年对于到内地创业有不少担忧和顾虑,往往令人却步。主要有包括港澳与内地对人才资格认证体系不同且互不相通,部分专业人才在香港获得的资格得不到内地认可而无法执业,同时不了解内地税务及法律,亦对内地生活配套和医疗制度产生不协调感。
  
建    议:
  二、 具体建议:
  1. 综合上述优势和困境的分析,为了更好地将湾区初创企业到东莞生根,建议成立跨部门机构,整合创业资源并提供来莞创业指导和服务;包括能够整合东莞各镇街、园区、协会的所有支持青创的政策、信息以到资源的科学配置、提供更全面和深入的市场信息;
  2.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对初创企业融资不论在网络与及能力上有一定优势,为吸引香港初创人才,可设立设立专门的港澳青年来东莞创业基地,由市政府牵头,给予政策、行政和资金上的扶持,引入香港有经验的商会、企业、大学和学术结构合作。创业基地提供一条龙服务,包括基本办公条件、協助成立公司、行政后勤支持、创业培训、专业指导、商事业务代理、技术转移、厂家转介和支持、库存和物流的利便、项目展示和对接、創投融资、精簡稅項等,创造全方位的创业生态链。
  3. 组织一个专业服务初创企业的港人运营团队,由港人服务港人,同声同气,并做好制度和文化差异的过度工作;同时以市场化、企业化运作实际推动港青入驻及产业发展。
  4. 创新生态包括留住人才,要留住人才,必须将松山湖社区建构成宜居城市。为持续提升引才留才的吸引力,松山湖应更积极发展高品质城市配套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宜研,如对在莞或港澳人才作出补贴,及推动优质房产及生活配套建设。

提案者: 邓耀升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