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服装”一直是东莞经济发展的一张名片,多次出现在国家级战略规化中,而虎门服装又是“东莞服装”的支柱,拥有产业链条长、各项配套齐全、从业人数众多,产业基础相当好等优势,获得了“中国服装名称”、“国家火炬计划东莞市虎门服装设计与制造产业基地”、“中国女装名镇”、“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大会十周年杰出贡献奖”等荣誉。自1995年虎门镇政府提出“服装兴镇”的发展战略,先后推出“三来一补”、“两化融合”、“产城融合”等多个优惠措施,成立“虎门服装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建立虎门服装服饰产业管理委员会,多措并举创新服装产业发展,近年来,虎门服装服饰产业年工业总产值达约450亿元,年销售额超900亿元,通过第三方平台实现的网上销售额约385亿元,取得良好成绩。
  自受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浪潮、世界区域性经济保护等影响,虎门纺织服装行业在产品设计能力、品牌文化影响、跨国供应链响应、产业集群结构升级等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再加上新冠疫情影响,部分虎门服装企业面临订单减少的情况,虎门服装业遭遇发展瓶颈。具体原因是:
  1. 缺乏更高层级的顶层统筹和引导。虎门服装行业市一级层面尚未有专门单位统筹支持,市级层面引导较为欠缺;政策支持不及深圳等城市,支持力度相对较小,部分优质企业流失。
  2. 竞争对手升级,破局难度加大。近年来,虎门服装行业不断创新发展产业,但竞争对手也从温州等中小城市升级为深圳、广州、杭州等大城市, “一镇之力”难敌大城市集群的强大攻势,产业破局难度增加。
  3. 缺乏自主设计活力。由于我国服装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相对滞后,服装设计维权艰难,很多服装企业受“拿来主义”影响大,自主设计和研发能力较弱。
  4. 经营模式相对滞后,缺乏产业升级转型人才。受服装类别限制,多数企业是“小而美”,部分企业家族式经营,管理不规范,而服装产业不断转型升级,从1.0已经进展到4.0,虎门服装行业缺乏国际化服装设计师以及跨境电商综合型人才等资源。
  5. 外贸订单下降,成本优势缺失。受全球经济大环境影响,出口锐减,外贸订单下滑;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人工、原材料、厂房租金等成本不断上涨,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虎门服装企业原本的成本优势逐渐丧失。
建    议:
  1. 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市级资源。成立市级服装产业管理部门,加大对服装产业的政策、财政扶持力度,统筹、规划和整合全市服装优势企业、资源聚力发展,汇聚全市优势重塑“虎门服装”品牌。
  2. 推进“虎门服装”品牌战略,提高品牌竞争力。依托虎门镇先天的历史、旅游等资源,结合我市服装行业优势资源,促进三大产业的融合,打造独具特色的服务产业品牌,助推传统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转型升级。
  3. 健全相关规定保护服装设计知识产权,鼓励原创。建立和完善服装行业相关政策、规定,设置原创激励机制,加强打假巡查。特别加强对服装设计知识产权的保护模式,填补相关法律的空缺,规范和激发行业的原创活力。
  4. 加大核心技术人才培养和引进。在现有人才培养和引进基础上,完善我市、各企业内部人才培养机制,加大对核心技术如服装设计、跨境电商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与高校合作在学科设立、人才培养、产学研融合上加深合作。
  5. 借助共建“世界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先行区”的契机,提升虎门服装品牌美誉度以吸引更多订单。依托大湾区国际时尚谷、“衣流时尚产业园”、电商产业园等高端产业园,集合我市优势企业搭建集研发、设计、新品发布、人才培养等方面为一体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平台,推进服装企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打造时尚服装产业生态圈。

提案者: 虎门镇政协小组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