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约占人口的一半,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随着社会的不断的发展,女性的生活条件及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女性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问题。尤其是职业女性心理素质的高低,对社会进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要使职业女性懂得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修养,学会调节心理失衡,正确处理好恋爱、婚姻、家庭关系,教育好子女,保持身心健康,是当今职业女性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
职业女性易患心理疾病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焦虑症。职业女性在家庭或工作中受挫折、亲人病故、人际关系出现冲突等心理因素刺激下易得焦虑症。患有焦虑症的职业女性会出现心情低落、缺乏安全感、被害妄想症,还莫名其妙出现大祸临头的感觉,心情沉重导致经常心烦意乱,坐立不安。此外,疾病还会造成食欲不振、四肢发凉、手指麻木、胸部有压迫感等情况,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都带来严重影响。
二是抑郁症。职业女性患上抑郁症主要因长期压抑、忧虑而引起的神经病反应,特点主要有:身体及生理上有失眠、厌食、易疲倦等反应;认识与动机方面有消极反应,如自我评价低、否定自己认为生活没希望,缺乏进取心;情绪上有消极、沮丧、情感淡漠、爱哭、多忧伤;严重者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妄想、自杀自残行为。
三是神经衰弱。当职业女性长期处在紧张情绪中,或是思想负担较重等情况下,就很容易患上神经衰弱。患者常表现出烦躁、容易兴奋等情绪,会出现忽冷忽热、眩晕头痛、心慌手抖等生理症状,还会出现精神紧张、烦躁激动、易怒等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
关注职业女性心理健康的意义:
首先,对于家庭而言,大多数职业女性在家庭日常生活中所关联的不仅是夫妻关系,还有以婆媳关系为核心的家庭关系、母子/母女关系,对于一些多成员家族,她们所关联的关系面更为广泛、更加复杂。心理不健康的职业女性对于家庭可能是一个灾难,严重的有可能导致家破人亡。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由一个个积极向上、充满爱和活力的家庭所构建的社会,才更加祥和而充满希望。
其次,由于职业女性大多数有出入职场,如各类服务行业、幼儿园、中小学、医疗机构、养老服务机构、各级行政服务中心等行业,职业女性都是从业主体。职业从女性的心理特征来说,职业女性情感更加细腻丰富,热心与人交流,较易共情,因此,在日常社会生活中,职业女性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都具有很强的辐射性作用,对于社会和谐具有间接影响,也有直接意义。
建 议:
一是建立基层心理咨询室及服务队伍。大多数女性在家庭中除夫妻关系之外,还有婆媳、亲子、邻里等关系,我们认为要依托基层“舒心驿站”心理咨询室、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家事调解委员会等基层社会心理辅导、家庭服务机构,建立心理专家志愿服务团队,除注意其本人精神心理健康之外,还要与其关联的家庭成员进行重点心理评估和心理问题筛查,尤其是与其关系密切的老人和孩子。其目的在于早发现问题,早做心理干预,将由心理问题可能引发的社会事件消灭于萌芽状态。
二是提升职业女性心理素质水平。基层妇联建立完善基层妇联执委发挥作用的长效机制,以职业女性心理素质提升为抓手,开展定期走访、调研等面对面联系,倾听、了解、反映职业女性群众的心声和呼声,保持与所联系的女性群众经常沟通互动,及时疏导不安情绪,帮助职业女性建立良好自我认知意识。
三是以妇女议事会增强职业女性归属感。依托“妇女之家”开展妇女议事会工作,组织家庭交流、志愿服务、亲子互动、文化活动等,提升职业女性凝聚力、增强女性归属感,对涉及职业女性群众家庭纠纷、邻里矛盾、心理健康疏导、镇内环境改造、家庭建设、困难群体服务、贫困妇女儿童关爱等与职业女性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公益事业和公共事务等进行议事,推动解决涉及职业女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实际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