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莞市为了进一步加快打造教育现代化强市,围绕“湾区都市、品质东莞”部署了教育改革发展重点工作及出台了系列政策不断提升各级各类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补齐教育发展短板,提高教育质量,为全体市民提供更充足、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供给。为加快我市公办中小学教育扩容,2019年东莞市教育局、东莞市财政局联合印发了《东莞市园区、镇(街道)公办中小学校建设项目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市政府建立10个亿的资金池,补贴全市各镇街新建、改扩建公办中小学,增加公办学位。2020年3月,市政府发布“一号文”,全面启动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行动,至2025年推动新建改扩建公办中小学231所,增加学位34.24万个。在上级要求及政策指引下,各镇(街道)高度重视公办学校扩容工作,但在工作开展中存在如下的问题:
(一)政策普惠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管理办法》的出台,对各镇街推进教育扩容有很大的刺激推动作用。按《管理办法》文件规定,申请资金补贴的单位需要提交《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竣工验收报告等资料。但由于目前东莞土地资源紧缺,部分镇街的教育改扩建项目均在校内实施,且历史遗留等问题,大部分改扩建学校无法完善用地手续,导致在校扩容项目难以获得市级资金补助等“红利”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镇街财政负担。如石排镇制定了《石排镇教育扩容提质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计划投入4.4亿元推进5个学校新建和改扩建:石排中学、独洲小学和福隆小学扩容扩建,新建中心小学和一所公办幼儿园,其中石排中学学生宿舍扩建、福隆小学扩建因历史遗留等问题无法申请市一级资金补助。
(二)扩容项目的规划建设需考虑满足未来发展需求。从目前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项目建设来看,具体规划主要由各镇街自行主导,市一级较少给予统一的规划部署建议和指导,导致各学校在新建、改扩容后仍存在功能配置不一、配套设施及服务参差不齐等问题,未能充分满足学生和家长日益增长的配套服务需求及学校教育改革长远发展规划。
建 议: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细化完善《管理办法》资金补贴条件。建议由市教育局、市财政局牵头到镇街开展调研,结合目前公办中小学新建、改扩建项目申请资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细化完善《管理办法》中的资金申请条件,让更多镇街可享受市政府政策的“红利”。
(二)进一步加强对扩容、改扩建项目的规划指导。建议在推进公办中小学新建、改扩建的过程中,在促进教学学位增加的基础上,应由市一级立足高起点,着眼未来,并结合教师、学生、家长各方需求,对标对表粤港澳大湾区中广州、深圳等教育先进地区,对新增扩容项目的规划提出统一的指导意见及要求。从硬件上补齐资源短板,让学校功能更完备,从而缩小粤港澳大湾区地区之间、城区与镇街之间的教学资源差距,在全市范围内全面促进教育量和质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