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我国人口一直呈低速增长状态,第七次人口普数据的公布,让人们开始重新重视人口问题,比如之前认为中国人口众多,但实际上第七次人口普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总和生育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已经降至1.3,低于国际社会通常认为1.5的警戒线,出生人口较2019年下降260万,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13.5%,如果不加干涉,生育率将进一步下滑,中国人口会在‘十四五’时期陷入负增长。随着“三孩”政策的出台,“让不让生”已经不再是问题,“想不想生”、“生了怎么养”成为群众议论的焦点,根据调查显示群众生育意愿降低的前三个原因分别是经济负担重、婴幼儿无人照料和女性难以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这分别对应着生育三大成本,即住房、教育、医疗等经济成本,时间、精力等非经济成本,以及因为生育丧失就业晋升机会等机会成本等。放开三孩生育政策之后,人们更加期待相关配套支持措施。在刚结束的中国共产党东莞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报告就提出“立足‘双万’新起点,努力实现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实现共生共荣”的战略目标,增进民生福祉,增强市民群众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幸福感是公共服务需要为之而努力的方向,优化“三孩”配套政策刻不容缓,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建    议:
  一、从经济入手。一是进行现金和税收补贴,如对二孩或多孩家庭,每个未成年孩子给予一定的补贴,父母的个人所得税和社保缴纳金额进行不同程度的减免。二是对多孩家庭提供购房补贴,通过按揭利息返还或房价打折进行补贴。

  二、从托育入手。在法国和一些北欧国家,政府会提供普惠性的托幼儿所,以帮助职业女性产后尽可能地回归工作。但在中国,托儿服务严重缺乏,“按照之前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0-3岁婴幼儿在我国各类托幼机构的入托率仅为4%,建议要提高到50%左右。具体由市、镇、企业三方资金支持,在小区、楼盘等设置托育机构,聘请一些离退休人员参与照顾幼儿工作,进一步化解在岗职工的生育顾虑。

  三、从保障女性就业入手。在政府、企业、家庭之间合理有效地分担生育成本,减少生育的机会成本。一方面,推进家庭和工作的平衡,实际保障女性就业权利,探索实施男性陪产假、夫妻共同育儿假等措施;另一方面,应构建合理分担机制,政府实行一定的补贴和税收减免政策,降低企业承担的生育成本。

提案者: 梁秀仪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