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中学生(13-18周岁)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身体和心理经历着急剧的变化,但社会经验不足使其思想观念单纯、情绪表现强烈,容易意气用事或走极端。身处校园,学生中高考压力、家庭影响、意外变故、重大疾病的事件发生时就很容易产生心理危机。因此,尽早建立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长效机制变得十分迫切。当前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存在的如下主要问题:
  一是多数中学缺少危机干预意识。学校领导从校园安全的角度讲是重视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但在具体实施上多数是让心理教师写一些相关的材料,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如果学校出现危机事件,多数采用传统的、已有的处理方式度过危机,如政教处进行教育、处分,教务处办理休学等,最多也只是让学生找心理教师谈一下,目的是尽快处理危机事件,以减少或消除危机事件对学校安全和声誉的影响,而少有关心当事学生的身心状况及危机事件对他们的不良影响,也常忽视表面平静却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
  二是多数中学没有建立有效的危机干预机制。在缺少危机干预意识的前提下,鲜有学校去建立一套科学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并有效地实施它。有些学校开始着手一些初步的工作,如成立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做了心理危机干预计划或预案,但通常也是为了“省级心理辅导站”或“市示范心理辅导站”等这样的评审机会建立的,之后继续深入实施的学校不多。
  三是中学危机干预工作人员专业力量薄弱。缺乏专业培训,没有形成资源合力。就很多镇街而言,多数中学只有一名专职心理教师,专业人员配备不足。另外,就一个学校而言,很少有面向全体教职工和危机干预人员的心理危机干预培训,教师缺乏危机干预相关知识。校内与校外专业资源的合作少,这些都是中学生实施心理危机干预的瓶颈。
建    议:
  针对校园里头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专业性、迫切性和复杂性,应尽快责成有关部门采取措施、督导跟进,形成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筑牢我市中学生心理健康安全防线。

  一是开展校园心理普查,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全市各中学每学期不少于一次心理危机排查检测,将筛查出来的心理危机倾向的学生反馈给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建立评估、治疗、监护与转介系统,心理专家和教师对班主任进行准确解释和合适建议,对这些学生进行必要的关注。建立心理危机学生的信息档案及管理跟踪日志,并进 行班主任随访,做好保密工作,内容包括学生危机经历、干预与治疗、休学、复学、在校情况等信息。学校要与家长及时沟通,取得家长的参与和合作,必要的时候需要与心理咨询专业机构联系。

  二是实施“预防、预警、干预”全链条闭环管理。我市中学多为全日制寄宿制学校,筑牢全过程心理危机处置机制十分必要。在行政层面上建立学校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由校长或分管心理健康教育的副校长担任组长,成员包括政教处等各部门负责人、专职心理教师、医务人员及各年级组长。同时制定校园心理危机干预预案,在全校教工大会上进行宣传和学习。制定校园心理危机干预三级预警机制,以寝室长、班级心理委员为一级预警员、班主任为二级预警员、心理健康工作者为三级预警员。班级网络负责预防与及时发现,心理辅导中心负责诊断与评估,学校网络负责应对与干预。坚持“精准研判,问题导向,快速响应”原则,健全高效快捷的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机制。

  三是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师资力量建设和专业培训。推动心理健康教师配备工作,在全市1000人以上的中学全部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基础上继续加强师资力量建设。继续加强省市两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的培育和创建工作。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和心理健康教育ABC证的培训力度。

提案者: 团市委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