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进入“十四五”发展新阶段,5G技术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它正驱动社会进入万物互联时代,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当前,我市立足“千万人口+万亿GDP”新起点,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截至2021年9月,已累计建成10895个5G基站,努力实现实现经济在万亿新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对标“科技创新+先进制造”,面对产业发展的新拐点,必须充分认识到产业园区主动融入5G发展大势的必然性和紧迫性,加速培育和集聚新动能、新业态、新引擎。

  现行产业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 产业链不完整、缺乏新兴产业。传统行业较多,5G新兴产业较少,且各行业关联度不高,企业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不能形成配套生产和联动发展,易导致发展后续无力,影响整体经济发展。

  二、收支矛盾凸显、服务能力较弱。园区财力增长的速度滞后于刚性支出增速,财政支出和资金筹措压力较大,且招商引资、企业服务等职能还需加强。

  三、土地供应紧张、高层次人才缺乏。随着园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土地政策的收紧,有效供地日趋紧张,土地瓶颈制约效应凸显,且市场化管理人才模式效果不明显,园区急缺的高层次规划、投融资、资本运行人才招不进、留不住。


建    议:
  一、统筹部署,促进政府企业协同合作。产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涉及优化园区布局、创新管理模式、完善运作模式、调整党组织设置、简政放权、建立评价体系、岗位管理制度改革等,需要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各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一是强化规划引领。编制5G产业园区发展规划,积极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国土空间发展规划等,加强对产业园区改革的领导推动和工作指导,科学精准促进5G产业园区发展规模、主体功能、运行模式的新发展。二是强化统筹引领。强化政府对5G产业园区的统筹作用,优化升级5G+产业融合创新机制激励,由政府牵头与本地龙头企业合作,多方联动、做优网络,形成政府引导、市场参与、多方联动的协同机制,加快培育更多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集群。三是强化政策引领。围绕资金、用地、应用等各方面为5G产业园区的建设出台具体政策措施,设立“建设5G产业园区”专项资金,对重大产业项目、新兴产业项目降低税收分成比例,加大对园区土地供应的支持力度

  二、盘活资源,围绕5G应用布局产业园区。进一步明确5G等高兴数字产业建设需求,加强对全市5G产业空间布局的统筹协调,通过合理建设布局5G产业园,吸纳涉及通信、交通、数字等产业,集中力量优先引入物联网(如智能汽车、智慧城市)与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以强大的制造能力、健全的产业链、成熟的产业配套支撑,推动建设松湖片区、临深片区智能制造生产基地,并带动辐射周边区域。持续推进企业闲置资源盘活,紧抓5G浪潮,推进以商招商、中介机构招商、专业团队招商、互联网招商等模式,开展集群式、补链式精准招商,力求实现一批重大项目落地,逐步推进“腾笼换鸟”。如君泰·正拓5G产业园将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两大重点产业,全力打通松山湖科研与生产价值链两端。

  三、完善服务,创新人才合理流动机制。以5G产业特点为切口,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动态监管、目标考核,促进人员合理流动;建立园区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个人职业信用体系、高级人才信息库等,完善人才流动机制和人才服务体系;借助行业协会,架起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之间人力资源交流的桥梁,制定人才培训规划,加强对园区专门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建立人才专项编制库,确保急需紧缺专业高级人才用编需求。

提案者: 叶汝青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