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东莞常住人口为1046.66万人,成为继广州、深圳后,广东省第三个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人口大市。随着东莞人才强市战略的实施,全市人才总量达258.4万人,人才总量占全市人口比重的24.6%,高层次人才总量18.3万人,人才建设发展态势良好。但东莞仍面临将人口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的问题和挑战:
一是接受高等学历教育人员比重较低。东莞大专及以上学历占常住人口比重仅为13.24%,而佛山为16.14%,深圳为28.85%。
二是人才吸引力指数亟待提高。根据《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1》,人才吸引力深圳排名第4位,佛山第14位,东莞为第23位。
三是科技领域高水平创新和成就,以及顶尖人才不足。东莞省创新科研团队38个,连续十年位居全省地级市第一,然无国家科技奖励;高层次人才总量达18.3万人,然无本土院士,无全职院士(人事关系在莞)。
建 议: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继松山湖科学城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的战略布局。依托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吸引高水平科技人才,优化东莞人才结构,完善人才政策、提高人才服务水平,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人才集聚高地,有以下三方面的建议:
一是实施人才引进提质工程。依托大科学装置集群、新型研发机构、高水平大学等聚才平台,大力引进海内外顶尖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优化人才结构,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二是完善人才政策。探索全时“双聘”高层次人才享受全职人才同等政策待遇,出台柔性引才管理办法;探索海外归国留学人员人才评价绿色通道;优化人才政策申领流程,减少申请程序,提供一站式申请政务服务。
三是提供全方位的人才服务配套。从子女教育、医疗保障、人才安居工程、配偶就业服务等方面解决人才后顾之优;提供国际化民生服务,如多语言政务服务窗口等,提高海外高层次人才生活服务保障。
张广宇:
感谢您对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您提出的“关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加快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的提案收悉。经综合人社局、松山湖管委会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实施人才引进提质工程的工作建议
近年来,我市加快形成以大科学装置为基础,高水平院校、科研机构和实验室体系集体发力的源头创新矩阵,依托散裂中子源组建粤港澳大湾区中子散射科学技术联合实验室等创新平台,设立开放课题,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与应用,吸引高端科研人才来莞实验研究,吸引国内外一批科学家来莞开展了超过600项用户课题;依托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集聚科研人员900多人,其中双聘和全职科研人员500多人,包括两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等约80人。同时,我市积极推进东莞理工学院加快建成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高标准筹建大湾区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校区。东莞理工学院2016年以来共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优秀青年博士、博士后等700余人。我市与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院所共建32家新型研发机构,引进各类科技人才超3300人。去年,我市大力实施新一轮的“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将更大力度支持大科学装置、科研院所的建设,支持其引进战略科学家团队和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大力支持青年人才的培育,进一步优化我市人才结构,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二、关于优化人才政策的工作建议
近期我市出台了新一轮“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对标广深,以更大的诚意、更优的政策、更佳的服务聚天下英才。其中将引进拥有国际领先、国内一流前沿技术的10大战略科学家团队,每个战略科学家团队最高给予1.5亿元经费支持,大力推动高质量战略科学家团队来莞发展;以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为牵引,推动“技能人才之都”高质量建设,致力于提升技能人才社会地位,认定评定100名技能领军人才,给予一系列经费支持,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探索对全市“双聘”高层次人才的认定评定管理办法,支持用人单位开展柔性引才。
三、关于提供全方位的人才服务配套的工作建议
我市于2020年12月印发《东莞市优才卡管理暂行办法》,对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可申办我市优才卡,凭卡可享受医疗绿色通道、子女入学、安居保障、社会保险、停居留和出入境等共24项配套便利服务。同时,根据国家因地制宜发展共有产权住房的工作部署,结合我市实际,我市出台了《东莞市存量配建安居房处置方案》,将部分存量安居房按共有产权房进行配售,并将属市相关部门认定的顶尖人才、特色人才及东莞市优才卡持有者等高层次人才纳入优先分配范围。下来,我们将有关人才服务政策落到实处,为广大高层次人才在莞创新创业提供最贴心的服务。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希望您一如既往支持东莞科技创新,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共同推动我市创新驱动发展走在前列。
特此回复。
承办人姓名:黄志钧、袁佳欣
联系电话:22831345
东莞市科学技术局
2022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