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一座城市,要从美食开始,尝试当地具特色美食, 才能探寻属于这桌城市的独特味道。东莞海纳百川,外来人口众多,饮食琳琅满目。但作为“东道主”的东莞菜系,却是声名不彰,在亲朋宴请中频频“缺席”。

  莞菜风味,既是历久弥深的岁月之味,也是文化交融碰撞的重要载体。 风味美食是一座城市的集体记忆,很多情况下,一座城市也要靠风味美食来体现人文积淀、提升城市的知名度,东莞菜系的发展,远远跟不上东莞城市的发展,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1,知名莞菜缺乏包装创新,如鹅烧濑粉、冼沙鱼丸、塘厦碌鹅、中堂鱼包等,主要以“粗加工”为主,缺乏包装和创新,口味与潮流不吻合,很难抓住年轻人市场,不如“串串、火锅、麻辣烫、关东煮、小龙虾”等。

  2,本土连锁企业缺乏莞菜品牌,在历年的广东省餐饮百强榜单中,不乏真功夫、 鸿骏膳食、蒙自源、湘阁里辣等东莞市民耳熟能详的本土品牌,但没有东莞菜系连锁品牌,竞争力不够。全市没有龙头企业、连锁企业,导致形不成气候。

  3,莞菜发展缺乏标准和人才,莞菜没有形成菜系,标准不一,培训缺位,对厨师的要求自然就变高。一个合格的莞菜厨师往往需要经过近 10 年的磨练才能成才,对莞菜的发展极为不利。
建    议:
  可以说,莞菜作为东莞文化的重要符号,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沉淀和文化内涵,有待政府、企业共同挖掘、创新,通过与相关文化产业的整合、重构,更容易被民众所接受,具体建议包括

  1,推动莞菜标准化体系的完善与实施

  因缺乏标准,莞菜文化完整性正在被不断蚕食,效仿“汕头牛肉丸”,建立知名莞菜的标准体系,让莞菜在融合创新的发展中体现其特色,保持其正宗传承,是决定莞菜能否走向标准化、规模化的关键因素。

  2,开展集约化经营推动绿色发展。

  鼓励有条件的镇街,依托本地文化、旅游资源,因地制宜 发展本地特色产品,打造本土美食街(区),推动莞菜餐饮业集聚式发展;支持莞菜餐饮企业完善企业管理制度,通过直营、加盟等形式发展连锁网络,扩大企业规模,提升品牌知名度;积极探索建设莞菜中央厨房, 实现原辅料的集中采购、产品的统一生产、统一配送,同时建立绿色餐饮原辅材料基地,向种养、 加工、物流配送等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

  3,打造“莞菜师傅”培训和传承

  效仿“粤菜师傅”,通过开办莞菜厨师培训班, 莞菜创新菜式评选、莞菜擂台比赛等,打造“莞菜师傅”的品牌,培训相关人才,同时注重莞菜产业的文化传承与品牌彰显,与文广、旅游、商务等有关部门联合,加大莞菜宣传、推广力度,通过讲好莞菜故事,提升东莞知名度,彰显东莞文化品牌。

提案者: 余映涛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