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在主持就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就东莞市现状而言,改革开放40余年间,我市由“世界工厂”发展成为“先进制造业之都”,培育并形成了34个行业和6万多种产品的较完整的制造业体系,目前我市数字经济产业正逐渐扛起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大旗。

  尽管如此,我市制造业在数字化转型升级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具体表现在:首先在战略层面,企业领导层缺乏顶层共识,转型积极性不足;其次在基础设施方面,相关标准有待统一,数字化产业基础设施有待互联互通,缺少数字化转型的示范级项目;第三,我市制造业生产要素和数据资源数字化程度有限;最后,我市制造业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程度不足,业务全过程数字化程度有限,数字化转型经济效益不明显。综上,唯革新理念,将实体经济形态转变成为数字经济中的共享数据资源池,搭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数字化产业基础设施,制造企业方能在生产要素、数据资源、业务全过程等方面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

  
建    议:
  为促进我市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建议可从革新理念,统一规范,实现产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途径出发,提升企业的数字化水平。具体建议如下:

  首先,转变思想,革新理念,分行业自顶向下布局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战略数字化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思想引领,企业领导层应当把数字化转型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在统一目标、路径选择、要素投入等方面统筹规划和系统推进,建立顶层负责制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实施团队,构建符合业务数字化运行规律的组织机制和激励制度,充分调动企业员工参与转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企业管理和运营层面保障数字化转型的有效实施。

  其次,加大数字化产业标准人才引进力度,分行业推动产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示范级项目,向同行业企业推广。基础设施数字化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支撑,制造企业应大力引进数字化产业标准人才,充分运用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推动数字化产业基础设施的系统、接口、网络协议等标准化,以产业集群为单位,促使行业内部数字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形成支撑我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基础底座。同时引导和鼓励行业龙头打造示范级标杆项目,并开放技术和应用场景,将数字化转型经验向同行业企业推广辐射。

  再次,基于数字化产业基础设施平台,实现制造企业生产要素和数据资源的数字化转型升级。生产要素和数据资源数字化是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必走之路。制造企业可基于数字化产业基础设施平台,推动生产过程设备、系统、物料等生产要素资源,通过虚拟化手段向云端迁移,构建生产要素资源池,支撑制造企业高效聚合和动态配置各类生产要素;与此同时,通过数字化基础设施平台对企业数据资源进行统筹规划、统一存储和管理,分行业完善数据资源的采集、共享以及开放利用规则,实现数据资源融通,支撑数据资源应用创新。

  最后,基于开放共享的数据资源池,实现制造业各产业集群业务全过程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业务全过程数字化是我市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终极目标。制造企业可以产业集群为单位,围绕产业链和供应链,推动基于共享数据资源池驱动的研发、生产、管理、营销、服务等业务全过程的变革创新,实现制造企业产业链和供应链业务全过程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并逐步把各类生产要素和数据资源一起作为核心价值要素,形成制造企业新的数字经济业务和效益增值空间。

提案者: 民进市委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