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情况分析:
  2020年10月31日我国总书记习近平书杂志发表文章,清晰指出:“要着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实体经济是基础,各种制造业不能丢”。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逐步成为制造业大国,能够将「中国制造」的货品,出口至几乎世界每一个国家,被称为「世界工厂」、以制造业为经济核心的东莞市功不可没。东莞市政府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当地有超过一万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是广东省各市之中最多。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之下,东莞继续担当工业生产基地,但会向先进制造业发展。以智能制造为导向,睾新定义了工业的概念,系统化地收集并处理产品数据、制造数据和流程数据,成为企业做出最佳决策的依据。传统制造与智能生产的最大分别,是前者采用集中式控制,后者则是分布式,分散模式能打破原有生产路径,好处是任何制造环节都可能出现创新价值。从产业结构看,东莞去年的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比例继续上升,已分别达到超过5成和3成的比例,当地工厂为配合发展趋势,纷纷计划升级转型。
  理解到港资企业转型的困难,香港港生产力促进局与东莞市政府合作推出「在莞港资企业升级转型辅导计划」,主要帮助专注外贸业务的企业,向智能制造方向转型。项目至今已协助港资企业,为超过500个项目在东莞、珠海及中山成功申请升级转型辅助计划,略见成果。
  然而, 在莞港资企业可分为两大类 1)经营传统工业 2)中小企加工贸易型企业,两者所面对的困难及挑战亦略有不同,现有政策方面也存在一些困难与不足, 及略欠针对性:
  对于经营传统工业而言,落实转型及生产线升级并不容易。传统厂房布局往往未能配合整体系统化硬件需求,落实系统化往往需要触动到拆卸重建的规模,更会涉及三旧改造等国土资源政策。虽然广东省政府已于2021年3月1日实施《广东省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管理办法》,然而对于港资厂商而言仍过于复杂,理解困难,对整体转型的规划添加难以预料的未知变量,导致放弃根本性的大步转型,转向与中小企业争取各类小型补贴资源。
  此外,东莞是港资加工贸易型企业最密集的地区,而港资加工贸易型企业大多以中小企规模经营、面对种种挑战, 生产成本上涨、加工贸易政策、劳动法、环保条例及要求等等,大大削弱竞争力,加上受到疫情影响, 及邻近国家加入竞争,不少港资工厂均开始考虑甚至已经逐步撤出东莞。
建    议:
  二、具体建议

  1.设立三旧改造协调项目小组,对接有意投资全面改造、微改造和混合改造三种类型的企业,整合性提供一站式协调咨询,从政策调研至项目实践做到切身帮扶,令具规模的企业有足够资源投资完成转型升级

  2.以企业规模划分及调整各类资助补贴, 降低中小企加工贸易型企业的补贴门槛,由现有的应缴税50万作为合资格的企业改为10万至30万之间, 同时简化手续,减少中间环节,做到雪中送炭。

  3.增加技术人员招聘及培训补贴。技工荒普遍出现在湾区各市,日益突显出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为配合十四五规划的高质量、大规模、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建议进一步健全培训经费税前扣除政策,创新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资金的使用方式,畅通培训补贴直达企业的机制,鼓励企业主动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

提案者: 陈振邦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