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从人才、产业、资金、发展环境等多个方面提出许多举措。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指出,要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使传统中医药发扬光大。2021年7月1日,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方案》强调,到2025年建设30个左右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重点提升中医药基础研究、优势病种诊疗、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医药装备和中药新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等能力,打造“医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中医药传承创新高地。

  2021年12月31日,上海、浙江、江西、山东、湖南、广东、四川等7个省份,首批获准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建设主体,鼓励在中医药服务模式、产业发展、质量监管等方面先行先试。

  2022年1月5日,中国共产党东莞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开幕,会议强调,今后五年,东莞在城市功能布局、资源要素配置、政务服务保障等各个方面,都要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目前,我市尚未建立一所公立纯中医治疗医院,自古东莞中医界名家辈出,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重视,东莞中医地位不断提高,建设高水平纯中医治疗医院,促进我市中医药水平高质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纯中医治疗医院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中医辩证思维和中医临床路径,采用中医药诊疗方法,充分应用现代医学检测手段,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给市民群众提供多一种医疗供给、医疗服务、医疗选择,全力推动中医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其优点有:一是要给老百姓提供多一种医疗供给、医疗服务、医疗选择;二是在现代医学环境中,让中医、中医院、中医师回溯本源、回归本位,努力看好病、治好病,让群众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三是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中医药可更好地传承、创新、发展。创建纯中医治疗医院,可带动一系列优质中医药医疗服务资源的集聚,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促进东莞医疗水平提升,能进一步补齐民生服务短板,给老百姓提供多一种医疗供给、医疗服务、医疗选择。
  
建    议:
  1. 市政府牵头,以卫健局、财政局、中医药学会等为主筹划,以国家和我市现有的中医政策为支持,参照2021年7月30日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广东省中医药条例》,为推动该项目的进展,邀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中医药局、广州中医药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领导共同讨论研究,进行头脑风暴,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出发,充分论证该项目的科学性、可行性,根据行业权威意见和相关医疗规范不断完善项目内容,得到了业界的普遍认可。

  2. 为医院建设运营提供强有力支撑。凝聚全社会力量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通过成立东莞市中医药发展基金会的倡议书,获得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市政府与社会各界共同发起成立的非公募基金会,将委托专业机构运营管理。基金会将根据中医药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针对中医药收费偏低、学术思想挖掘传承不力、理论创新研究不足、一些特色诊疗技法濒临失传等问题提供保障服务,支持开展中医药传承、理论和技术创新、研发及产业转化、人才培养、古籍古方的收集整理、中医药文化普及等,致力推动中医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 在远离市区靠近山区地带征地,或与效益欠佳的基层医院商谈改建为医院建筑,盘活经济。

  4. 目前由于中医人才缺乏,市政府可从政策层面鼓励真才实学的老中医进行师带徒和招生新人入编。

提案者: 钟秋生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