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的重要支撑,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是全球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当前,我市工业生产以中间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相当数量的企业产业链过于侧重实体产品的生产,物质材料消耗占产品成本比重较大,与产品制造相关的科技研发、工业设计、品牌塑造、市场营销、信息技术服务、商务咨询等支出占比偏小。因此,加快发展以知识、技术和信息密集为特征的生产性服务业,为制造业企业植入生产性服务元素,有利于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对于我市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建 议:
一、引导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型延伸突破。积极引导和支持制造型企业突破行业边界,延伸其自身服务链条,从主要提供产品制造向同时提供产品和服务转变。鼓励企业以客户为中心,完善专业化服务体系,开展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安装调试、交付使用到状态预警、在线监测、故障诊断、维护检修、数据融合分析处理、产品升级、回收再利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鼓励企业支持企业提高资源整合能力,依托核心装备、整合优质产业资源,建设“硬件+软件+平台+服务”的集成系统,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系统解决方案,开展总集成总承包服务。
二、加强生产性服务业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精准对接,鼓励生产性服务企业建设各类研究开发机构,深化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融合,使企业成为研究成果开发投入的主体,增强企业技术集成与产业化能力,促进各种形式的知识流动与技术转移,提高制造业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三、加快专业性知识服务机构发展。围绕生产性企业共性服务需求,加快培育一批集市场调查、战略咨询、管理优化、解决方案创新、数字能力建设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推动与制造业相关的咨询、法律、质量标准、知识产权、品牌运营等知识密集型专业服务业做优做强,培育一批具有全球服务能力的专业服务企业。推动知识服务机构专业化、精细化、普及化发展,服务企业树立战略思维、创新管理模式、优化治理结构,推动提高经营效益。
四、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技术服务产业。在国家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发展目标下,企业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综合能源管理的需求剧增,我市节能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应加快发展包括合同能源管理、节能减排技术咨询诊断、节能技术评估、节能技术改造咨询服务、节能环保融资、第三方监测、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环境综合治理托管等服务,推进节能降碳产业创新发展,加快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健全有利于节能的价格、财税、金融政策。鼓励节能服务产业不断创新商业模式和服务业态。
五、着力打造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整合我市现有生产性服务资源,建设集聚工业设计、数据应用、质量标准、知识产权、创新服务、湾区协同等功能于一体的先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园区。运用政策指导和奖补资金鼓励国内外具有引领作用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落户园区,发挥生产性服务企业的规模效应、集聚效应、示范带动效应,增强其要素吸附能力、产业支撑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形成一批知名度广、信誉度高的服务品牌,带动树立东莞生产性服务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