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随着东莞进入“双万”时代,超大城市管理精细化,必须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数据充分共享、归集是基础,而在城市管理中,有大量事件是跨层级、跨部门、跨区域的。比如一个感应房屋震动的互联网感应器如果产生警报,报给谁?一辆渣土车,从麻涌运了土,途经道滘,再到万江,归谁管?如何提升部门联动的效率?如今有了数据归集,就可以精准推动,通过系统集成来解决。接下来,东莞急需通过“一网统管”,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打造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平台,把每个地址的“地理信息”,如同自然人的身份证号码,叠加数亿数据形成东莞城市运行的“活地图”。

  为此,相关部门应该着力推进三个治理领域的平台、业务、数据、流程的整合,通过平台和业务的整合推动“统筹推进”,通过数据和流程的再造推进“有机衔接”。“一网统管”的关键在于“统”,着力在“统”上做文章,着重发挥统筹、统一和统领功能,通过更深的“统”达至更优的“治”,打造升级版的“一网统管”。

建    议:
  (一)从分散的平台到统一的大平台,推动更大范围的统筹

  原来城管、自然资源、政法等治理领域都有独自的平台,然而各个平台之间相互整合度不高,协同度不够,数据共享度有待提升。要探索将三个治理平台整合到“城市管理运行中心”这个统一的平台上,形成一个多角色、自组织、强协作的生态系统,从市民的需求出发整合数据和业务,政府各个部门在统一的平台上共享数据,统一派单,发挥市场、社会主体的作用,推动协同治理。

  同时,通过场景的整合统筹推进平台的整合,按照“同一类对象管理向一个应用场景集成”的原则进行整合集成,形比如垃圾分类、养老服务、智慧气象、渣土治理、群租治理等场景,这些场景都是从市民需求出发而不是从政府部门职能出发,有助于精准高效地满足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的需求。

  (二)强调“在线、活用、闭环”,推进更深层次的统一

  推进各个领域的数据治理,推进数据的统一和共享,打破数据壁垒。由“城市管理运行中心”一提供基础数据、地理信息系统、信用和风险评估系统、派单系统等模块化支撑。在数据治理的基础上,努力使数据精准实时,随时可以被调用,做到“在线”;使多源、多维的数据融合在一起,促进数据“活”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数据的价值,实现“活用”;在数据支撑和支持下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并且使服务结果反馈到原有数据中,推动数据不断更新,做到数据更新的“闭环”。

  同时,将提升治理要素的标准化、规范化、统一化作为推进深化平台整合的核心路径。围绕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需求,按照经济、社会、城市三方面全面梳理管理要素,各个部门进行统一的标准化要素管理和配置,明确要素分类、智能发现方式、处置流程和处置标准,打通业务数据交换路径。

  (三)以数字化、智能化推动跨领域、跨层级、跨部门综合改革

  动员市场、社会、政府等多元主体参与治理,比如围绕市场主体诉求,建立家门口服务体系企业版,有关部门全面回应企业发展、公共服务和周边环境等方面的关切。按照跨层级协同、跨部门协同、内部协同三种类别,再造流程全闭环,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大闭环”,镇街级政府“中闭环”,村社区“小闭环”,基层“微闭环”。并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的引入倒逼政府部门进行全面的改革,推动跨领域、跨层级、跨部门改革。

提案者: 郑俊彦,余映涛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