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疫情之下,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作为制造业名城,东莞产业的数字化融合发展更是历史命题。然而,目前东莞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更偏重于“数字基建”,如生产设备智能化、工业互联网、工业云等,多数企业投入大量成本却效果有限。而在数字化的前端,很多企业盲目跟风各类电商风口(如直播带货),收效甚微。
上述现象暴露的核心问题是东莞传统企业缺乏数字化运营能力。当前,随着互联网走入下半场,传统产业的数字化之路从靠技术、玩模式、重平台、烧流量走向拼运营的阶段。企业围绕数字用户资产的沉淀、管理、提升、转化和变现开展有效运营,从而重塑产品/品牌/服务/销售的各个环节,才能真正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
近年来,东莞大力推动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但产业和政策导向以数字基建和电商为主,建议应以数字化运营为导向,来引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理由如下:
1、东莞传统产业的数字化基础大大夯实,很多企业具备通过数字化运营开辟企业数字化赛道的基本条件;
2、公域电商平台高昂的流量费用和抽佣,使之成为绑架实体企业的”新中介”,此外对隐私数据的不当运用、经营收入难以统计、税收稽查不便开展带来巨大的法律和政策风险,在此背景下,企业构建自身数字化运营体系的意愿日益强烈;
3、运营人才招聘难和留人难,已成为东莞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主要痛点之一,急需解决。
建 议:
从以下方向和路径进行布局,以数字化运营引导东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1、由政府牵头,整合专业力量,优先在快速消费品、零售、服装等面向C端消费者的行业试点,制定以数字用户资产为核心,以数据运营为驱动,覆盖企业销售、营销、品牌、客服、数字化内容、业务流程服务、产品等方面的数字化运营标准,鼓励传统企业构建数字化运营能力。试点成熟后,逐步往面向B端客户的传统产业推进。
2、鼓励基础较好,尤其是品牌力较强的传统企业,发展平台电商业务的同时,重点打造直营电商、私域营销、C2M直连制造等模式,鼓励企业借鉴美的、格力等成功案例,将线下门店、经销商等传统渠道数字化,并通过数字化手段建立渠道商/服务商利益共享和终端消费服务保障机制,实现数字用户资产沉淀与传统渠道并行的自有生态。
3、鼓励和引导传统企业尤其是制造业搭建数字化会员系统、SCRM(社会化用户管理系统)、用户数据中台等,以支撑自身的数字化运营体系,使传统企业的运营管理从经验思维转向以数据为驱动。
4、以数字化给传统企业的业务和管理带来多少价值为量化标准,出台相应政策,在荣誉资质、资金奖励、投入补贴、普惠金融等方面予以扶持,引导传统企业建设数字化运营体系。
5、加大力度引进和培育第三方数字化运营机构,重点扶持数字化全流程代运营、数字化运营管理咨询、数字化营销、数字化内容、数字化客服、数字化运营培训等第三方服务企业。
6、以累积数据、懂看数据、分析数据、应用数据为核心标准,鼓励高校、职业技术学校、职业培训机构等加大数字化运营人才培养,出台数字化运营人才奖励政策,为传统企业引进和留住运营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
7、鼓励通过数字化资产沉淀使想象空间变大的传统企业拥抱资本市场,探索建立相关引导基金。借鉴高瓴资本对百丽的数字化改造、腾讯投资对永辉超市的新零售升级等成功案例,探索引入擅长数字化塑造的并购重组基金/机构服务传统产业,从而既盘活经济存量,又为传统产业创造数字经济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