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智能智慧服务得到广泛应用,正在深刻的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社会治理和服务效能。当数字化便捷了我们的同时,老人们正逐渐变得无所适从。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又是“年轻的城市”,东莞也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东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的《东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解读》,我市60岁以上常住人口占比5.47%。东莞市老龄委印发的《东莞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显示,2020年,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占户籍总人口比例超过17%,其中80周岁以上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比例超过12%;纯老家庭占老年人口比例超过25%。市民政局与时俱进推出“互联网+养老”行动,老人通过“平安铃”终端智能设备,享受应急救援、定位、紧急呼叫、陪聊等24小时在线服务,“智慧养老”平台建设带来诸多便利。
调研发现老年人对数字时代的不适应,一方面是不会用不方便,另一方面是尝试过程中上当受骗。
首先,老年人群体中多数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诸多不便,无法充分享受智能化服务带来的便利,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梳理调研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办事方面,办理相关事务时(如房产过户、登记等手续时)交费须刷银行卡,有些手续必须使用智能手机APP程序操作,一些办理业务大部分是智能终端服务设备,人工服务平台少人数多。二是就医方面,因没有或不会使用智能手机预约挂号,往往要等候很久才能挂到号或者根本挂不到号。三是出行方面,因为老年人年老力衰,行动不便,但网络打车等现代服务模式未充分考虑老年人需要,车辆不能开到居住地,许多老人只能走很长一段路,到马路边才能招呼的士等。其次,当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尝试努力的跨过“数字鸿沟”的时候,又遇到被网络广告轰炸甚至遭遇网络“套路设计”,诈骗等陷阱。老年人学习接受新事物,辨别能力不高,互联网信息真真假假难以分辨,套路日新月异。自我更新缓慢的老人,更容易成为韭菜,被逐利的互联网平台收割。
善待老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2020年12月,工信部宣布,从2021年1月起进入为期一年的“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着力解决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在使用互联网等智能技术时遇到的困难,并要求保障老年人信息安全,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行为。并要求适老化网站、适老化App严禁出现广告内容及插件。
建 议:
为生活提供便利的互联网技术,不应是老年群体无法逾越的高山。东莞正面临在“双万”城市新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面对互联网时代老年人的数字鸿沟,建议立足东莞实际,采取切实可行有效的办法,关注帮助老年群体:
1、传统服务与智能创新相结合,针对老年人办事、就医、出行等生活需要,线上服务与线下渠道相结合,在智慧办事的同时,尽可能的保留少数或个别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方式窗口和渠道,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基本服务需要。
2、加大宣传引导,在电视、电台等大众媒体,用生动易懂的方式的进行普及宣传,引导老年人学会生活必须的智能操作,以及辨别防范网络虚假宣传、诈骗广告等。
3、充分发挥基层社区、社工、志愿者的积极作用,在老年大学、社区、小区等场所,开设老年课堂,帮助老年人掌握生活必须智能操作技能,提升辨别防范网络虚假宣传、诈骗广告能力。
4、建立老年人咨询援助专线,广泛宣传,使老年人广泛认知广泛使用,提供电话录音和人工服务,为老年人随时提供咨询和援助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