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科技服务业是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市场化和资本化的重要推手,与区域创新能力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区域科技转化的效率和城市转型升级的能力。近年来,东莞积累了不少科技创新要素,为东莞挺进创新型一线城市夯实了基础。然而,科技成果供需不相匹配、创新成果转化效力较低等问题制约了东莞的创新发展。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最好形式,而发展科技服务业正是提升成果转化能力的突破口。为此,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对我市实现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创新政策导向、科技资源基础及产业现实需求等多个维度得以体现。
(一)符合加快高质量发展导向。当前,我市正全面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接连出台《东莞市科技成果双转化行动计划》、《东莞市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实施办法》等支持科技服务业发展和成果转化相关政策。
(二)科技创新资源有效集聚。我市已建成散裂中子源、材料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30余家新型研发机构,全市共有科技企业孵化器122家、众创空间83家,着力打造一批创新强镇,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型企业梯队成效初显,全社会R&D投入、财政科技投入进一步加强。
(三)迎合产业升级迫切需求。智能制造尚且不能从根本上扭转配套式制造业格局。当前,规上制造业企业及社会资本对于投资科技产业表现出强烈意愿,但本地区缺乏高技术、高价值的科技成果供给,亟需通过转化科技成果推动制造业向“换品、换线、换芯”方式转型升级,从而衍生出大量的科技服务行业需求。
建 议:
(一)建议强化技术转移、成果转化服务供给。1.发挥散裂中子源、材料室验室等大科学装置平台资源,催生原创性创新成果。2.强化新型研发机构同依托高校成果转化机构联动,承接高校成果集成熟化开发,引导社会力量设立一批专注成果二次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服务机构,共同加速成果产业化。3.组建技术成果交易平台,设立线上线下结合的技术市场,开展成果价值评估及交易服务,促进成果资源市场化流转。共同构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熟化+成果产业化”的东莞创新成果转化新模式。
(二)建议提升孵化载体成果转化服务能级。1.鼓励引导龙头企业牵头搭建或参与组建孵化载体,营造基于“产业链、供应链”的创新创业孵化生态,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协同实施成果转化。2.支持成果转化平台、科技创投机构入驻孵化载体,加大面向成果转化的投资力度,支持孵化器设立技术合同登记服务窗口,强化各类科技服务资源在孵化载体的有效集聚,形成“孵化+创投+转化”创新孵化机制,增进孵化载体同产业园区联动,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及实体化发展。
(三)建议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造服务能效。1.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制定积极的科技成果确权和利益分配制度,支持科研人员创新创业,营造利于“科技造富”成果创新转化生态。2.支持社会力量搭建技术经济人工作支撑平台,加快培养一批“懂技术+懂市场”的技术经济人队伍,出台专门针对技术经纪人的职称评定办法和技术经济服务奖励办法,促进技术市场的人才供给,激发技术市场的交易活力。
科技局
黎磊落委员、钟文伟委员:
感谢您们对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您们提出“关于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推动创新成果转化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结合部门职能,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是建设科技服务载体。目前全市组建了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共32家,其中经省级认定的25家,经国家认定的技术转移示范机构4家;拥有科技企业孵化器119家,其中国家级24家、省级22家、市级52家,孵化面积达200.75万平方,在孵企业有3784家。
二是培育技术服务人才队伍。自松山湖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正式获批第二批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以来,培养基地加快落实基地建设及各项培训工作。截至目前,培养基地已举办三期初级、二期中级培训班,累计培养初级技术经纪人312人、中级技术经理人72人,RTTP国际注册经理人110人次。通过培养基地与技术经纪人的联动建设,全面推动我市技术转移人才的有序化、规范化、体系化培养。
三是加强科技推广和技术转移。规范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初审工作程序和流程,加强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的宣传推广力度,举办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宣讲活动。2021年,我市共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356份,合同成交额67.79亿元,技术交易额62.36亿元,全省排名第四。积极开展科技成果登记工作,2021年我市共有82个科技成果完成登记。
二、工作计划
一是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培育一批熟悉专业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全流程的技术经理人,深入企业一线,通过“一对一”对接,挖掘准确的技术研发需求,协助企业方寻找合理的技术解决方案,促成技术需求与技术成果的快速、有效对接。积极引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带动一批具有一定经验和服务水平的技术经理人来莞服务,动员引导服务机构加强人员培养,及时对接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技术需求。
二是结合全市声学、集成电路、新能源电池等创新创业综合体的打造,构建产业细分领域产品设计、中试验证、检验检测、金融服务、人才培育等全链条科技服务业,补齐服务短板,提升产业能级,赋能我市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
最后,再次感谢您们对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希望您们一如既往支持东莞科技创新,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共同推动我市创新驱动发展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