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目前,我市机动车数量已超300万辆。作为高速发展的大城市,东莞一直面临种种交通出行压力,譬如道路拥堵、行车安全、尾气污染、停车难等。
东莞未来发展将对交通有更高的需求。在“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中,更需要智慧交通、智慧出行,以真正达到大湾区互联互通的便利性。推行智慧交通建设,是解决东莞交通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东莞交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特别一些较早期建设的主干道路等交通设施,譬如莞樟大道,承担巨大运输量,路况不好,但很难通过重建或扩建改变路况,就可用智慧技术改造。
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及5G等先进技术,通过赋能东莞交通设施系统实行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和管理,让交通变得更智慧,改善交通运输环境,打造高效、通畅、快捷、舒适、经济、便利、安全、绿色的交通生态圈。
城市智慧交通在优化交通体系、提升交通综合治理能力、破解持续增长的交通需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譬如减缓道路拥堵,提升通行效率;减少交通事故,保障交通安全;发挥交通基础设施效能、提升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智慧停车,改善停车难题;实现汽车尾气动态监测监管,缓解环境污染及能耗问题等。
建 议:
一、加强科学规划,坚持需求导向。针对我市交通现状,以治理现实交通问题为出发点,立足城市未来交通发展需要,完善智慧交通的规划设计。推动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智能技术与交通行业及部门的深度融合,以智能技术强化赋能交通管理治理,打造城市“智慧化交通”小脑,建立政府统筹管控、社会监督应用的智慧化协同治理机制,把智慧化技术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促进交通管理治理模式的智慧化改革,建设具有我市特色、技术先进的智慧交通体系。
二、推行智慧道路建设。加强交通信号控制设施智能建设,根据路面交通实时大数据,运用智能技术对信号协调控制,以动态平衡车流、人流的时空分布,规范行车秩序,减缓区域性拥堵,提高通行效率;繁忙交通路段的交通灯上安装智能红绿灯感应器,保障道路更畅通;加强道路交通运行态势自动感知、车辆自动检测、人脸自动识别等智慧系统建设,为车辆实现车路协同提供智能技术服务,并为未来的车路协同及无人驾驶提供技术支撑;另外,对传统落后道路设施,用先进智能产品替换,改善道路空间环境,降低交通安全风险,提供高品质出行环境和服务。
三、推行智慧停车建设。完善智慧停车解决方案,从诱导系统、路侧停车、无人停车场、零散车位管理、小区共享车位等智能停车管理与服务方面加强设计建设,并对出行车辆发布相关停车场、停车位、停车路线指引的实时信息,指引车辆停靠指定的停车区域,实现停车的预定、识别、自动计时收费等智能管理,以提高停车的效率,减少因停车难而导致的交通拥堵、能源消耗等问题。
四、推行智慧公交建设。一方面,加强智慧公交管理系统建设,完善客运枢纽、公交线路编制、公交运营调度、公交车定位、线路跟踪等管理,实现人力、运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动态优化和配置,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另一方面,积极研制开发各种公共出行智能应用服务产品,譬如公交APP、公交卡、运通卡之类,为市民出行提供公交车次、路线、到站预测、电子站牌信息等实时信息。
五、推行智慧交通大数据应用中心建设。数据在智慧交通的应用中极重要,因此,需建立交通运输政务共享机制,要求各管理部门对采集的交通数据信息资源实现共享交换,完善综合交通运输基础信息体系建设,譬如车辆数据、车流量、人流量、违章、事故、信号灯配时、尾气排放等,为智慧交通建设提供真实、客观、精准、全面的信息数据支持和决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