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2021年7月,中央出台“双减”政策,减轻了家长的精神负担和家庭的经济负担,让学科教育重新回归学校主阵地。但在教师现有教学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更要帮助教师解除教师“后顾之忧”,才能推动课后服务的高质量、有特色和可持续性发展。经调研,目前我市各中小学校的课后服务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由于艺术、体育、科技类的专业教师严重短缺,课后服务也一时难以体现办学特色。

  二、尚未满足学生不同学习兴趣特长需求或不同层级需求,尚未在课后服务中体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分类施教等,尚未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三、大多数学校尚未吃透并主动根据“双减”政策要求,调整原有教育教学秩序,制定弹性工作机制,合理安排课后服务师资,而是简单地给现有专业师资增加任务,既占用教师正常休息时间,又未充分激发其他教师潜力,给教师带来较大压力,甚至影响正常家庭生活。

  四、当前中小学教师都有很多“隐形”的工作,比如周末参加各种培训、写报告以及论文等常规性工作,甚至还要兼顾脱贫、下基层以及各种反诈骗宣传等工作,这些都与教学无关,琐碎而繁杂,导致很多教师感到工作压力过大,甚至是无暇顾及学生个性差异的重要原因。

  五、尚未多方尝试广开人力渠道,合理利用条件适合的家长义工和社会资源,按“双减”政策要求为学校提供有偿或无偿的支援。

  六、教育主管部门尚未就增加教师工作时长和工作量方面,提出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和标准。

建    议:
  一、增强课后服务个性化教学

  随着社会与教育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差异也越来越明显,因此,我们的课后服务也要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以提高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和有效性。一是结合地方特色和本校教学特点,加大校本教研力度,开发一些适合本校学生发展的校本教材,努力打造办学特色,提升课后服务质量。二是教师要及时转变角色、态度、方式,做到讲话明白、简练、清晰,注意观察学生心理活动,控制教学节奏。三是教师要深入了解自己所教的学生,再根据其个性特点,施以恰当的教育方法,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四是在课后服务中,要“承认差异,利用差异,发展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二、探索弹性工作制

  在保障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大胆探索弹性工作制,既能提升课程质量,也可减缓部分教师担纲的值守压力。一是课后服务师资安排,要摒弃过去“谁先进谁上”、“谁年轻谁上”、“谁合适谁上”为主的模式,改为“师资轮值,全员参与”的轻装上阵模式,开放报名,让更多符合条件的学科教师都有机会来参与尝试,激发教师的潜力。二是通过错峰编排、“调休”、“一小时假期”等举措,优化课后服务时间、人员编排,给教师适应工作节奏的新常态,让轮值服务教师弹性休息,缓解教师上班时长过长所导致的身心疲惫、无暇照顾家庭等问题。三是通过工会关怀等细节,做好教师团队的生活服务保障,加强对困难教师的关爱,让教师步调从容地开启有质量的服务。

  三、去除隐形工作负担

  在弹性工作制基础上,如果能够将教师的“隐形”工作全部去除,或许教师的压力才能够真正减轻,才会有更多的时间顾及到学生的学习和个性差异,也会更加乐意参与到课后服务。

  四、多方尝试广开人力渠道

  利用条件适合的家长义工和社会资源,引进社会专业人士参与到课后服务,让“家—校—社”常态协作,丰富课后服务的师资编配,解决编制吃紧带来的新服务困境,让课后服务成为开放的共同服务场,破解教师整体负担问题。

  五、建立健全补偿机制

  教育主管部门应尽快就课后服务增加教师工作时长和工作量方面,提出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和标准,出台明确的实施细则,使课后服务的福利切实稳健落地。

提案者: 民革市委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