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今年重阳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老龄工作做出重要指示,他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老龄工作,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财政投入力度,健全完善老龄工作体系、健康支撑体系。
从东莞来看,根据《东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解读》,截止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东莞60岁及以上人口为57.26万人,占5.4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37万人,占3.54%。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提高1.94个百分点。
面对迅速增长的老年人群体,东莞在养老服务工作方面,通过搭建“民生大莞家”线上平台对接供需,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更便捷的政务服务。但是,该项目也面临一些瑕疵和不足。
问题一:养老服务措施缺乏全市统一标准性和规范性。近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提出要部署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对健康、失能、经济困难等不同老年人群体,分类提供养老保障、生活照料、康复照护、社会救助等适宜服务,通过清单的方式明确基本养老服务对象、内容和职责工作等,方便广大群众知晓了解。据了解,广州市已于2021年制定并出台了全市统一的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围绕供需对接、服务供给、服务保障、权益维护等明确了24项基本养老服务项目。我市在养老服务方面,主要由养老服务机构和社区根据实际情况按需提供,没有建立全市统一的服务体系,部分镇街如寮步、东坑、茶山等镇提出了服务清单,但是缺乏服务对象精准性、内容标准性、流程规范性和职责系统性。
问题二:助老平台未充分引入社会和个人的力量参与服务。“民生大莞家”是一个匹配供需双方的服务平台。据统计,2020年至今,我市财政共安排2.52亿元,企业参与为3600万元,供方的主体和形式均不够广泛,难以提供全面化和精细化的服务保障。
问题三:助老平台的社会认知度不足。“民生大莞家”的主要功能是向广大市民群众提供各项民生政策,直接解答市民的各种疑问,解决市民的小急难点问题。据调查咨询,市民对它的认知度不够,参与度较低。
一、建立我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首先,进一步完善我市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制度并加强评估结果运用,把基本养老服务供给标准跟评估结果挂钩;然后,梳理汇总现有政策,按照老年人群体分类,并按照不同分类提供分级养老基本保障服务;同时,建立发布制度,进一步细化清单项目,明确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和服务流程,根据经济发展水平、老年人养老需求和有关政策规定,适时调整清单项目,并及时对外发布,确保每名老年人都能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保障权益。养老服务清单进一步明确后,“民生大莞家”平台将实现项目可点餐、服务可评价、意见有反馈,全面提升服务效能。
二、充实“民生大莞家”平台的“供”、“需”双方力量。据统计,截止至2021年我市仅文化志愿者在册数量已达43624人,平均每人的服务时长达79小时。以管窥豹,我市志愿者队伍已具有庞大的力量。建议一方面引入这部分志愿者力量进一步充实“供”方的能量,加强对队伍的引导、培训和约束。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需”方的服务项目,探索拓展满足“全生命周期”的需求,如新生婴儿的喂养指导,产妇产后的康复指导,等等。这些需求将随着注册用户的进一步增加而拓展。可将此类“小心愿”分类,按人群分,按任务分均可,方便市民选择。
三、加大宣传力度。要切实将党和政府的政策福利送到老年人的手中。可针对老年人重点开展民生政策宣传,如致电一对一交流,网格社工入户宣传,在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派发宣传单张等,选择适合老人家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
提案者: 民革市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