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2022年1月5日,中国共产党东莞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提出,未来五年东莞要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市委书记肖亚非在《立足“双万”新起点 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 奋力谱写东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报告中解读了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近年来,东莞创新驱动发展获得了重大突破:全球第四台、中国首台散裂中子源投入运营;R&D投入强度从2.36%提至3.06%,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全市集聚高层次人才15.6万人;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占规上比重突破50%和37%。这些数据都凸显了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在拉动经济增长的磅礴力量和突出贡献。
但是,从以前我市出台的经济政策,到疫情期间超常规机制加强经济运行监测调度,再到今年即将印发的市府一号文;从倍增计划、奖补政策,到50亿元援企专项资金、3000亩增资扩产用地指标,再到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均无一例外的把目光、资源、政策更多的投放在龙头企业、支柱企业、规上企业身上。
然而,中小型企业(特别是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工业以外其他行业(例如科技服务业)等,仍在东莞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企业数量上来看,东莞2020年工业企业单位19.1万个,其中规下工业17.93万个,占了全部工业单位的94%;规上工业当中,大型企业只有276个,中小微型企业多达11249个,占规上工业的97.6%;中小型企业数量占压倒性地位。从先进制造业经济效益上来看,东莞2020年规上先进制造业企业6917个,其中中小微型企业6759个,占了97.7%;先进制造业工业增加值2371.4亿元,其中中小微型企业1142.1亿元,占了48.2%;同时,中小微型企业工业增加值率平均在21%-25%,远高于大型企业的15.6%。从服务业结构上来看,2020年全市2082家规上服务业当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有218家,占了10.5%;营业收入140亿元,同比增长31.6%,增速比规上服务业的5.3%高出26.3个百分点,对服务业经济拉动贡献最大。
所以,在东莞“双万”新起点上,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先进制造深度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中小型高新技术制造业、科技服务业等发展不容忽略。
建 议:
一是释放中小型企业基金的乘数效应。建议设立东莞市中小微高新技术制造业和科技服务业企业发展基金,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专业管理”为运营模式,由市财政或国有企业主导出资,积极吸引金融机构、民间资本参与,通过企业主动申请、专业人员筛选等方式选择符合东莞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发展战略定位的优质、初创中小微高新技术制造业、科技服务业企业,以股权投资方式进行资金支持。
二是多措并举拓宽企业招聘渠道。建议充分利用新媒体及镇街(园区)宣传平台,发布缺工企业招聘信息,及时更新企业用工情况;安排科技部门专人与中小微型高新技术制造业、科技服务业企业的人事部门对接,联合高校、劳务派遣机构,适时举办专场招聘会、宣讲会,为企业提供技术人才支撑。
三是积极支持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建议鼓励科研机构、理工院校参与中小型高新技术制造业和科技服务业的技术创新活动,通过共同合作,缩短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距离。同时,考虑设立专项补助或税款返还政策,给予中小微型企业R&D活动经费支持;依托广交会、智博会等媒介,为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搭建产品销售平台,拓展创新产品销售和科技服务业务渠道。
四是积极发展科技服务业集聚基地。建议制定我市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划,通过规划布局、政策引导和必要财政支持等形式,加大科技招商力度,创建各类科研院所、技术工程中心、研发中心、科技成果转发基地等,积极发展科技服务业集聚基地。同时,结合数字经济、楼宇经济,重点发展科技咨询、科技评估、科技中介等科技服务机构,形成行业辐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