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一、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是新一轮制造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

  1在智能数字化的需求引领下,加速发展具有东莞特色的智能制造全产业生态圈,将助力传统制造行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实现标准化、智能化、数字化的有机融合,加速东莞从“世界工厂”向“大湾区先进制造新高地”转变。

  1目前东莞市场上出现了大量智能化设备,但是现有智能化设备难以满足不同企业的制造需求。为了降低短期生成成本,基础软硬件设施较为薄弱的企业仍选择传统人力生产方式,继续现有代工模式,维持陈旧的企业发展模式。

  二、东莞制造业面临的问题。

  1制造业还是手工活

  在东莞市人社局办公楼的宣传栏中,打造“技能人才之都”被放在了进门的显眼位置。2020年,登记在册的产业工人大约在500万人左右,这个数字刚刚够用,可以看出,很多企业在岗位设定上还是启用人工,智能制造无法快速取代人工制造。

  2基础软硬件设施薄弱

  中国工业场景基础软硬件设施的数字化水平低,智能制造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截止到 2019 年第二季度,所调查的15万家工业企业在生产设备数字化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为47%和49.2%,而工业企业智能制造普及率仅为7.6%,且这其中绝大多数为规模以上企业。设备设施数字化、网络化基础薄弱,尤其反映在中小企业设备改造资金投入不足和数据采集不完整。

  3、企业上下游供应链沟通不顺畅

  目前,传统的线性供应链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表现为信息滞后、延迟和不对称,造成了供应链的信息流风险,进而导致物流和资金流的风险。

  4、部分企业领导观念陈旧,研发投入不足或没有

  在东莞1万多家规上工业企业中,47.2%的企业设立了研发机构;去年,东莞先进制造业增加值、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分别达到52.96%、39.53%。正是得益于这种全民创新的氛围,今年东莞科技创新竞争力的全国排名上升了20位,挺进全国科创20强,但部分企业需要改变观念,加大研发经费投入。

  
建    议:
  三、基于上述情况,本人建议:

  1、聚焦智能制造基础共性问题,建立标准体系

  智能制造中的关键技术标准包括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服务、智能使能技术和工业互联网五个部分。建议由政府牵头进行顶层设计,围绕智能制造的重点领域,先统筹规划,再分类施策。制定创新型模式应用指南标准,创新管理流程,加快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和信息化,最终实现生产制造的智能化。

  2、引进与创新自动化生产设备

  加大与国际自动化生产设备先进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以促进创新产业升级,在这之前要先进行设备改造或者增加辅助模块,用最少的代价换来质的改变,因为实际中存在很多无法标准化的老旧设备,更替对产品结构和管理流程产生影响,只有让企业尝到改进产生的红利,才能加快产业设备升级。

  3、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流程,加快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

  “管理理念”的提升就是对管理的进一步认识,管理流程是指企业为了控制风险,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加快市场的反应速度。对管理型结合信息化的综合人才培育,对这类人才进行跟踪与帮扶,从而对企业进行流程改造、信息化改造,为设备互联与智能化、自动化设备提供数据驱动。

  4、政府牵头,企业上下游供应链一体化,完善产业生态

  由政府牵头成立东莞市数字经济产业联盟,以推动上下游产业的协同发展。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实现企业内部信息化,然后再将共有部分与可对接部分、进行上下游之间、以及整个行业之间进行互连。在这之前要先处理好内部的标准化与信息化,才能形成行业的之间的连接标准。用成功案例的企业协助和带动正在创新的企业。

  

提案者: 张更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