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供应链金融在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方面的重要地位,密集出台了《关于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意见》《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 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等多项政策。随着国家在相关政策不断支持发展供应链金融,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逐年递增,供应链资产余额从2016年的16.7万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24.9万亿元,年均复合率达10.5%。当前,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迭代升级,金融科技水平日益提高,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更大活力,供应链金融将成为未来发展新的风口,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强大助力。
目前,我市供应链金融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以分散发展为主,还未形成供应链金融产业生态。
一是银行与产业链核心企业未能形成发展合力。虽然,东莞拥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以它们为核心形成了本地稳定的供应链上下游配套链条,但是目前只有极少数核心企业与商业银行进行战略合作,为上下游企业提供增信,大多数中小企业仍然难以通过依靠产业链核心企业提供增信担保而获得融资。二是产业互联网服务商发展实力相对较弱。东莞拥有众家联(家具行业)、盟大(塑化行业)、富民(服装行业)、怡合达(自动化设备)等一批产业互联网服务商,但是目前这些服务商主要还是聚焦于提供交易撮合、物流服务等供应链管理服务,提供融资服务的能力偏弱。三是政务数据获取渠道不畅。供应链金融是通过商流、物流、资金流等多种信息来综合判断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真实经营状况,并依此提供融资服务。政府各部门掌握的税收、水电缴费、信用记录、司法、环保等政务数据有助于帮助供应链金融机构更全面的评价客户,但目前东莞这类型的公共信息和服务供给不足,尚不能统一集中到一个大平台上实现便捷查询,客观造成辖区保险机构较少涉足供应链金融业务,商业保理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类金融机构数量偏少。
建 议:
东莞中小企业数量庞大,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产业生态契合东莞的现实需求,能够助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巩固东莞强大的产业链配套优势,为全市经济在万亿新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动能。建议:
一是出台供应链金融扶持政策。围绕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支持产业链核心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壮大产业互联网服务商、完善业务规范、推动金融科技加快发展、加强供应链金融前瞻性研究、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出台我市供应链金融行业的纲领性文件和配套扶持政策,切实提升东莞供应链金融服务水平,争取在未来5年内构建起完善的供应链金融体系。
二是成立供应链金融行业协会。建议指导金融机构、产业互联网服务商、保险机构等多方合作成立供应链金融行业协会,研究制定信息采集、数据接口、数据模型等行业发展标准,推动建立行业互通互享的数据交换平台,组织开展行业活动,增强行业发展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