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斑马线是保护行人、降低事故风险的生命线,也是体现市民素质、展示城市良好形象的文明线。而我市行人“中国式过马路”仍然饱受诟病,其中主要原因当数漠视交通规则。在我市一些主要交通路口,斑马线上行人和非机动车混行,行人与行人、行人与非机动车、非机动车之间无规则的相向而行,甚至乱抢乱冲,不仅降低了通行效率,甚至会酿造行人与非机动车之间的交通事故,尤其是现在快递和外卖小哥较多,经常抢红灯抄近路,是人行斑马线最大的安全隐患,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
为营造“安全畅达、智慧高效、舒适宜人”出行环境,建议我市交管部门对斑马线加强安全管理,通过规则引导和斑马线改造,让安全、文明出行的交通理念融入城市发展命脉,通过文明行路、文明骑车、文明驾驶展示我市市民守法、崇德、尚礼的良好形象。
根据不同路段的实际情况需要,采取不同方案。
1.在人流量大的路口,斑马线分出左右两道,并用箭头标识出行进方向,通过规则来引导市民“靠右行”,加速通行效率,减少市民过马路的随意性。
2.在车流、人流量大的交通主干道交叉路口,实行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分流。非机动车道引导线在人行横道旁边,用两条平行虚线划分开来,为通过路口的非机动车“开通”了一条“安全通道”,从而避免行人与非机动车抢道而带来的安全隐患。
3.在斑马线两端的行人、非机动车候灯处的地面上,设置与信号灯同色同步灯带,避免行人、非机动车误抢红灯。“地面红绿灯”对现在的“低头族”们也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对出行安全起到一定的作用。
4.对双向车道有足够宽度的隔离带,可设置“Z”字形斑马线。通过设置隔离设施,让行人或非机动车在斑马线上的行进轨迹由直线变为Z字形。行人与非机动车通过Z字形斑马线时需要绕行,绕行能让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速度降下来。降速的目的是为了迟缓行人和非机动车进入机动车道的时间,让机动车能有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注意到需要横穿道路的行人和非机动车。据杭州市交警支队秩序处设施科科长范强介绍,去年,杭州发生在路段中间斑马线(非路口)上的事故,共造成20人死亡。杭州Z字形斑马线的设置,大幅增加机动车安全视角,有效解决了“鬼探头”等难题,减少了路段中间斑马线上的事故,赢来一片点赞声。目前,杭州杭州市设置的Z字形斑马线总数已达400余个。
5.在车流、人流量大的路口,对斑马线进行升级改造,设置智慧斑马线。目前哈尔滨、佛山等地运用了智慧斑马线技术。智慧斑马线采用“物联网+智能传感”技术,集语音播报、闪烁道灯、高亮屏显于一体,双向提醒着来往车辆、行人注意交通安全。语音提示系统对行人过街起到提示作用,可使过街行人更加集中注意力,提高过街效率,对硬闯红灯的行人,会第一时间用定向扩音器发出“您已红灯越线,请退回等待” 等提示用语,对不顾劝阻硬闯信号灯者,系统自动抓拍其违法照片;主动发光交通标志取代传统的人行指示标牌,在夜间、阴雨天、雾霾天等视线受影响的时候,交通信息传递得更加准确,可提示过往车辆礼让行人减速慢行。有效减少因恶劣天气、光照不足以及驾驶员缺乏足够警觉等原因导致的安全事故。智能斑马线不仅有效提高斑马线人、车通行效率,为城市市容和文明建设也带来新亮点。“智慧斑马线”不仅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是一条智能的安全线。
斑马线管理看起来是小事,但在群众看来却与自己息息相关。这些细节影响着人们对城市的体验和感受,也能体现一座城市的现代化治理水平。一座城市能否将群众关注的细节当成正事乃至大事来办,体现着城市的温度。东莞进入“双万”城市,现代化治理需求越来越高,也愈加考验管理者的智慧。
提案者: 陈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