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十九大报告提出“在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当前,“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国家改善民生,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内容,养老问题不仅是家庭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一、基本情况
老龄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长,约为总人口增长率的5倍,专家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需要照顾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数量剧增,空巢化日趋突出。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老人在生活中的困难越来越凸显:一是生活上无人照料感到十分不方便。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自理能力越来越差,重的东西提不动了,东西放哪儿记不住了,小东西坏了修不了了,声音小了听不见了。二是身体上疾病困扰时时感到看病难。生病时如无身强力壮的年轻人陪伴帮忙,挂号、检查、缴费、拿药,楼上楼下、前楼后楼很艰难。三是心理上脆弱、精神上寂寞,孤独感常相伴。虽然老人可以天天看电视,但还是需要和人沟通和交流。由于儿女工作忙陪的时间少,或者长期不在身边,老人长期压抑的心情得不到释放,据报道时有悲剧发生。
2.服务老人生活的设施不健全。一是设备完善、功能齐全的老年公寓目前还欠缺,供不应酬;二是总量偏小、规模偏小、覆盖面小,投入低、档次低、社会化程度低的“三小三少”特点明显,供需矛盾突出。敬老院、社会福利院、托老所条件较为不好;三是老人用品专门店缺乏,购买老人用品不方便。
3.为老人生活服务的专业人员队伍还未完全建成,服务水平不高。
4.为老人服务的认识不足,多数人还把照顾老人的认识停留在子女的义务和责任上。
老人的困难和问题实实在在、时时刻刻地摆在我们面前,如何帮助他们?如何让老人们能安度晚年?在此提出如下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强化人们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意识,让全社会都来关心老人、帮助老人。
2.多管齐下搞好夕阳红系列项目,满足不同层次的养老需求
一是引进资金、项目修建功能齐全、设备完善、服务周到的老人公寓。政府增加投入,完善现有的敬老院、福利院、托老所等设施,使老人住得起、住得安心、住得舒服。
二是多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场所。多办老年大学,开设歌舞、棋牌、书画、摄影、钓鱼、太极拳等课程;多规划修建广场、公园,多摆放适合老人的健身器材,充实他们的生活,多设立老人活动室、阅览室,提供说话、聊天、倾诉的机会,让他们身体得到锻炼,心情得以舒展、情绪得到释放。
三是鼓励、引导、支持商家开设老人商品专卖店、专柜,销售帽子、假发、服装、拐杖、放大镜、助听器、轮椅、健身器等老人商品。
四是强化社区服务中心工作。建立老年人专档,按照独居、孤寡、高龄、困难等的情况分类建档。组建自愿者队伍,建立探访制定。动员社市内中小学生、成年人、年轻一点的老人参加自愿者队伍,鼓励自愿者与需要帮助的老人结对。平时电话问候,从吃、住等生活上关心他们,听他们唠叨、解他们的忧郁。组织应急服务队,对老人突发事情实行应急服务。举办保健知识讲座,请专家为老人传授疾病预防、心理健康、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知识。建立社区养老卫生护理队伍,提供无偿、低偿的上门医疗、保健等服务项目。
3.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对各类社会养老机构的从业人员要实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持证上岗。特别是家政服务人员的培训,必须把照顾、护理老年人的知识纳入培训内容,无证者不能推介上岗。政府对培训费用实行一定程度的财政补贴。
提案者: 陈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