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高端人才是城市人才培养的重点,近些年我市出台了多项政策,吸引了大量高端人才落户东莞,对我市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但是相关调研显示:实施高端人才培育环境的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1.现有政策模式比较单一,基本都是注重物质加码,不能完全满足高端人才在精神文化生活中的需求。其实,对于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而言,他们更重视精神性激励,在意自身价值是否得到认可和实现。

  2.缺乏对人才发展过程的长效跟踪机制。引进人才政策与产业发展过程中人才缺口匹配度不够,导致产业、企业与引入人才的匹配度不够,一些高端人才来了留不住,留下来待不长。

  3.“顾此失彼”现象时有发生。一方面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热火朝天,另一方面本地高层次人才却不断流失。东莞自古人杰地灵,本地就有很多高端人才,相对于外来人才,本土高层次人才对家乡有更深的感情基础,也更具在东莞就业创业的优势和热情。但此前人才政策工作重点只关注引进外来高层次人才,使得部分本地人才积极性受挫,出现本地人才流失现象。

  4.周边一线城市云集,地方引才竞争压力大。东莞市受深圳和广州的人才虹吸现象影响,无论是政策环境、产业环境、创新环境、服务环境和教育环境都无法与之竞争。


建    议:

  一、增加政策制定的多元化与实施的灵活性

  增强政策制定与实施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

  1.奖励政策多元化

  适应各类企业与科研机构发展需要,对有潜力的高层次人才采取更加灵活的激励措施。

  2.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并重

  弘扬为奉献精神,崇尚德才兼备尤为重要。设立“杰出人才贡献奖”等奖项,或特聘高层次人才为政府经济顾问等方式,加强媒体宣传,在全市营造尊重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氛围,让人才拥有真正的归属感、成就感。

  3.引才政策与东莞加工智造业发展相匹配

  将高层次人才战略更多地向战略新兴产业倾斜,让人才生态与产业生态的发展高度契合,打造特色发展新集群,推动品质东莞的高水平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4.减少减少评价中的人为干扰因素

  在政策实施中要抓实抓细,减少评价中的人为干扰因素,保护引进的人才,同时防止本地优秀人才外流。

  二、利用大数据创造更良好的供需环境

  1.加强人才市场的信息建设

  在东莞建立一个更加高屋建瓴的人才交流平台,让企业和人才以更低的时间成本找到最合适的资源,也可保障相关政策制定的准确性。

  2.建立长效追踪制度

  一方面,要不断跟进企业的人才缺口情况、人才的自身发展情况、人才引进政策与产业和企业的适配度,评估政策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要注意信息保密,保障人才个人信息安全。

  3.高端人才培养与引入并驾齐驱

  引入国内外一流的高端研究院,打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成果转化中心,政策制定与实施要与本地产业发展相结合,做大底盘,扩大政策扶持范围,重视、留住本土高端人才,吸引外地高端人才扎根东莞做科研做事业,引领带动全市高质量发展。

  4.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主动承接广州、深圳的人才资源溢出资源。主动思考、用好资源、创出特色,在产业、创新、金融、教育、医疗等方面积极争取广州和深圳的资源、拓展合作,力争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坚持“高点定位”“全球视野”理念,在产业发展、金融服务、科技创新、交通、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积极探索接轨广州和深圳等湾区重点城市,携手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多层次产业创新合作平台;顺畅科研联合攻关、研究平台共设、人才联合培养等方面合作。

提案者: 张华,张炜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