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2021年东莞正式迈入GDP万亿俱乐部,东莞企业在国内资本市场上上市的企业数量也已经突破45家。东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成员,承接了深圳、广州和香港的制造业转移需求,也是大湾区的重要制造业基地。在当前国内制造业强基的大环境下,如何把本区域的制造业发展的更好、更有质量是国内众多城市面临的问题。鉴于东莞在大湾区两个中心城市之间的特殊地理位置,东莞除了不断加强制造业发展的相关支持政策外,更需要充分运用资本的力量,推动东莞的制造业发展和东莞经济的发展,在金融支持实业上做好功课。

建    议:
  以下从国内和国际两大维度提出发展建议:首先,扩规模加市场化。扩规模指的是东莞应在既有的政府基金规模基础上实现更大规模的扩张,把政府母基金或投资基金推向千亿规模;市场化指的的是基金运作上更加尊重市场化机构运作,以更加开放的设计容纳更多优秀机构参与政府基金的管理,实现基金投资和管理的高效率。东莞应在《东莞建设金融强市总体规划(2016-2025)》下,继续完成既定金融业发展目标,建设金融强市;同时地方政府应根据当前国内经济发展变化和地方产业结构变化,主动引导资金投向。东莞是大湾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在电子信息产业、高端机械制造等领域也有一定的产业集群优势,因此对于东莞政府产业基金或母基金来说,政府应该主动引导资金向特定产业的投资,对于相关领域有技术和市场前景的企业,加大股权投资力度;在投资阶段上,引导资金投早、投小。同时,政府基金在对特定产业的股权投资考核上,应设定足够的容忍度,不能业绩来考量,而应该以产业带动效应设定考核机制。以金融的力量巩固、加强东莞制造业强市的地位。

  其次,加大政府产业基金或母基金管理人的优惠政策。对于管理人导入东莞战略新兴产业领域的企业,可以给予管理人在返投比例上作为返投资金,同时加以单个引入企业的奖励。对于基金投资的符合东莞产业发展政策领域内的企业,政府产业基金或母基金在后端收益上可以给予管理人较大激励,可以约定后端收益50%以上奖励给管理人和有限合伙人。对于专注于符合东莞产业政策或在东莞当地投资超过60%以上的管理人基金,政府产业基金或母基金可以提高出资比例,以激励管理人在东莞产业领域的投资。

  再次,尝试与部分先进技术国家合作,设立科技产业园区。特定国家产业园区合作主要是:在引入特定国家优势产业、资本或技术的基础上,为东莞在产业发展上解决短板,提升长板,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实现区域发展的集群效应。以区域同部分发达国家的合作,实现产业发展,国内典型的代表就是苏州——新加坡产业园,苏州在引入产业园后,新加坡导入的资本、技术和部分优秀企业,在推动苏州本地制造业的发展上,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以国家产业园的形式,引入特定产业,也符合当前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政策方向。

  最后,探索政府产业基金参与国际投资的模式。当前我国在相关产业领域,相比西方国家仍然有一定技术代差,完全依靠国内突破对于解决特定领域的产业发展所需时间较长。如果以政府出资形式,通过海外设立的基金管理人投资或者收并购特定产业,并最终引入国内就可以解决部分产业的技术问题。东莞身处大湾区较为开放的政策环境,又有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做出口,完全可以探索政府出资海外基金。投资特定产业公司后,可以从三个方向着手引入发展或退出:一、为投资的特定产业公司引入国内市场机会,使企业发展壮大,并在国内设置总部或分公司,实现单独上市;二、投资特定公司后,由东莞当地企业再次收购相关企业,从而间接获得特定产业技术,实现东莞在该领域的发展优势;三、投资特定产业公司后,若遇不可测障碍,也可以实现一定资本溢价后退出。

提案者: 何锐平,陈志鹏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