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企业发展迅猛,经济总量大,数量庞大,类别众多,分布范围广泛,就业人数多,对我市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诸多原因,我市企业普遍存在环保治理设施不足、审批手续不全等突出问题,在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监管越来越严的当下,部分企业生存和发展压力巨大,急需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中共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对我国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如何在“环保风暴”下促进企业正常、健康发展成为当前地方政府需要思考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
1. 环保市场秩序混乱,环保公司良莠不齐。据了解,我市有各种各样的环保公司几千家,但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某公司需要做废水或废气治理工程,闻讯找来的环保公司有很多家,企业很难判别哪个环保公司更专业、技术更可靠,待工程做好后才发现是选择了技术服务都很差的环保公司。
2. 环保服务意识不强,欺骗手段多样化。很多企业在筹建初期依法需办理环评手续,因对环保公司不了解,找不到专业的负责任的环保公司来帮助编制环评报告,通过各种途径找到的环保公司要么没有环评资质,要么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只能将企业的项目环评编写任务转包给下一家公司导致环评报告编制时间长,不能及时得到批复。更有甚者,企业找到的环保公司既没有没有环评资质也没有环评编写能力,于是转包给下一家环保公司,但这家环保公司同样无编写能力和资质,于是再找有编写能力的环保公司。就这样每个环保公司都经权衡、比较寻找到价格合适的下一家环保公司,一个项目几经转手到真正编写环评的公司,需要较长时间。但企业租下厂房后因环评没有完成,不能投产,每月白白交租金,经济压力很大。
3. 环保治理工程也有层层转包的现象。调查时发现,有企业在筹建初期,因生产工艺产生有机废气,需配套建设有机废气处理设施,经人推荐A环保公司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企业按合同支付工程首付款后迟迟不见A环保公司启动工程设施和施工,在很长时间都联系不到A环保公司的情况下,企业只好又经人介绍找了做环保工程的B公司来完成了有机废气治理工程,被A环保公司既骗了资金又耽误了时间。调查中还得知,某企业将废气治理工程交给一家环保公司D, 这家环保公司实际上既没有设计能力,也没有施工能力,于是转包给E环保公司,E公司再转给F公司。因层层转包,耽误了时间,也因费用问题,影响了工程质量。
建 议:
1. 政府部门须更好地做好“放管服”工作。进一步完善政府部门之间的有效协作,主管部门必要时进行上门服务,为民营企业提供良好的政策指引和支持。
2. 建立环保超市平台。借鉴国内其它地区经验,制定不同行业的治理技术指引,建立环保超市等网络平台,将各类环保公司的资质、注册资金、技术人员的学历职称业绩等予以公布,为企业提供合适的技术实力强、质优价廉、服务好的环保公司供其选择,保证治污设施建设质量。
3. 建立健全环保公司信用档案。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环保工程设计、施工“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机制和“互联网+监管”模式。对环保公司所承担的环评报告、环保工程设计施工项目随机抽查,对抽查发现的层层转包、欺诈和各类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应建立信用档案,并录入相关单位及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及处罚情况。建立并推行对环保公司及从业人员的信用监管,结合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对相关单位和个人实行信用积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