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今后较长一段时期的基本国情。为提升广大老年人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如何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11月15日,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开展老年医疗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鼓励增加提供老年医疗护理服务的医疗机构和床位数量、加强老年医疗护理从业人员培养培训、开展老年人居家医疗护理服务试点等工作。
2020年东莞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35.34万人,其中失能老人19451人,这个数字还在增长。自从2016年东莞入选首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以来,东莞积极探索“医养结合”解决养老问题,出台了多项促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关的政策,东坑医院护理院等一批医养结合机构,正在为了让老年人能安享幸福晚年而努力奋斗。但目前关于医养结合的相关行业标准、服务标准等问题均阻碍着“医养结合”工作的推进。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养老资源不足及分配不合理;
2. 医养结合服务人才队伍短缺;
3. 对于护理机构的扶持优惠政策不足。
建 议:
一、创新养老服务发展模式
一是多模式探索医养结合路径。通过政策鼓励和引导基层医疗机构单独开设或与社会资本合作开展老年护理服务,建立公立或私立护理机构,可将基层医院空余床位设置成临时养老床位以解决养老资源不足的问题;养老机构也可就近与医疗机构的老年医学科合作,开设养老“绿色通道”,实现“双向转诊”,方便合理分配养老资源。二是开展多元化医疗护理工作。鼓励通过“互联网+”形式探索新型医疗护理工作,如通过预约方式上门提供居家护理服务,形成居家-社区-养老机构的多元化医疗护理工作,分散养老机构的床位压力,同时提高护理服务的有效供给。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培养现有人才队伍,促进人才有序流动。将老年医学人才纳入紧缺人才培养,鼓励二甲以上医院开设老年医学科,借鉴全科医生培养模式,通过政策倾斜,鼓励三甲医院专科医生及基层全科医生向老年医学专业转型,促进人才有序流动。二是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有计划地引进培养、储备老年医学、护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鼓励东莞卫生学校等院校增设老年医学相关专业,与社会资本合作,培养定向人才,毕业后优先录取到护理机构工作,为养老服务业输送新鲜血液;鼓励人员学习心理健康、营养学等方面的知识,努力发展成复合型人才。
三、建立健全对护理机构的扶持优惠政策
一是将医养结合型护理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对于符合条件的护理机构,除了落实好国家和省的相关扶持政策,还应将符合规定的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针对低收入高龄、失能老年人等群体,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给予托底保障。二是规划养老产业布局,走集群化发展道路。应整合市镇优势资源、优化城市总体规划,将医养结合的项目尽量安排在医养结合试点项目周边园区,比如首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东坑医院护理院,将养老产业作为镇区发展的新方向,再以点带面的形式辐射周边园区,推动养老产业集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