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2020年,东莞常住人口首次突破1000万,成为全省第三个千万人口大市,东莞人口吸引力排名全国第3。但东莞坐拥千万人口红利,经济发展却没有与之相匹配,GDP落后于人口不到千万的佛山、无锡、南通、福州、泉州等城市,究其原因,是人口红利没有转化为人才红利。背后反映出东莞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红利没有得到充分释放,不利于东莞在“双万”新时代取得高质量发展。
一、存在问题
(一)人才结构不合理,中层次人才缺位
目前东莞人才总量超过258万人,占人口总量超过两成,其中高层次人才超过18万人,取得成绩不错。但从人才吸引力看,东莞仅位于全国第23位,与人口吸引力形成巨大差距。从薪酬水平偏低来看,一大原因是中层次人才缺位,低层次人才占多数。背后重要原因是东莞人才政策以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的政策为主,对中层次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政策较为缺乏,普通本科生、研究生等无法享受相关政策优惠。中层次人才的缺位,使得许多以高层次人才为主导的项目缺乏中坚执行力量。
(二)人才面临广州、深圳的虹吸效应,又缺乏自给能力
身处广州、深圳之间,东莞在承接两地创新资源“外溢效应”的同时,也遭遇到广州和深圳产生的人才“虹吸效应”,许多优秀人才外流到广深两地。而比起一线城市,东莞本土大学力量相对薄弱,输送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和质量均相对较弱,无法满足东莞创新驱动和企业转型升级的实际需求。加上东莞城市形象有待进一步提升,不利于留住人才。
(三)人才引进与产业需求不匹配
东莞的人才总量和高层次人才数量均远高于佛山,但人才带来的经济推动效果却不如佛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才引进与产业需求不匹配。许多企业诉苦,转型方向容易确定,但合适人才却难找。尤其东莞正在向“先进制造业之都”迈进,与之相匹配的技能人才成为最大缺口。
建 议:
(一)重视中层次人才引进,打造合理的人才梯度
东莞在“双万”的新经济时代,产业升级需要大量的中层科研人员和技术人才,政府在人才引进政策应把重心向中层次人才倾斜,进一步完善引才政策,在各大城市疯抢高端人才时,实现“错位引才”,从而打造合理的人才梯度,创造良好的人才协同机制,为产业升级提供人才保障。
(二)着眼于产业紧缺引进高端创新创业人才
引进东莞产业紧缺的创新创业类高端人才,才能突破东莞产业转型提升及制约着自主创新的“瓶颈”。可围绕东莞产业需求,在政策、空间、环境上大力支持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所和龙头企业研究机构,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培养锻造高层次创新型领军人才和中坚人才,形成高端人才集聚效应。
(三)人才规划与产业规划一体化,促进“三链”融合
要加强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融合,东莞需要在人才规划与产业规划实现一体化,确保人才引进、人才培育与产业发展需求高度匹配,突破产业创新和转型升级所遇到的人才瓶颈;实行“人才、平台、项目”紧密联合,把创新创业园区打造为人才集聚的大平台、人才政策创新和服务创新的示范区;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以龙头企业为重点,针对行业发展、研发提升需求抱团进行人才集聚,实现人才引进、培育与产业需求紧密连接。
(四)服务人才成长“全生命周期”,打造优质人才生态
东莞人才政策注重引才,缺乏对人才成长的跟踪与服务。当前应该优化人才机制,对人才引进、培育、成长形成长期跟踪,做好全方位服务。可以成立专门人才服务部门或科室,把优质人才作为客户来服务,为人才量身打造创业、就业、金融、安居、医疗、子女教育等一体化服务,解决人才发挥才能的诉求,最大限度减少各类人才的后顾之忧,做到能引才、用好才,才能留住才,形成优质的人才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