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工作,起源于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实施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把“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列入八大行动,提出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示范。依据行动计划,创新区域教育发展机制,打造纵向衔接、横向贯通、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教育新格局,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人才支撑,为构建智慧社会奠定基础。从2019年5月至今,广东省仅有广州、深圳两市入选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而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区域的东莞,尚未入围教育部的培育区域,落后于甘肃省兰州市,这必将会成为制约东莞的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瓶颈。


建    议:
  紧抓当下的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机遇,加快推进我市智慧教育示范区的建设。

  1.加强总体规划和统筹协调,推动东莞智慧教育示范区的建设

  东莞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区域,是闻名全球的加工智造业名城,目前东莞在教育方面的软硬件条件已较为成熟,有望在2022年实现新的腾飞。建议相关能部门如教育局、财政局等尽快加强总体规划和统筹协调,从政策和财政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快推进东莞尽早纳入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域,打造粤港澳大湾欧智慧教育的区域共同体,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智慧教育创新平台的一体化、集群式发展,互相支持共同提升。

  2.推进政策、机制等衔接互通,促进资源共享

  建议教育、经信、财政等部门出台进一步加强“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的政策,为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区域合作创造更好的条件,探索更加便捷的硬件资源和教科研资金使用机制,与广州、深圳等城市建立“大湾区智慧教育示范区”成果展示与交流平台,最终实现湾区内地各城市智慧教育服务一体化。以大数据提升管理、迭代升级能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内已有的智慧教育的资源等数据互联互通共享。

  3.推动协同创新,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

  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推进教育集团资源共享,提升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服务能力;开展智慧教学+AI工程,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开展教育大数据主题应用,提升现代教育治理能力;开展智慧培训工程,着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构建有地域特色的智慧评价体系,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进一步做好我市典型案例的总结与凝练工作,加强试点区域的示范和辐射作用;通过选取亮点和特色样例,利用各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传播智慧教育“好声音”;打造智慧教育共同体,推动协同创新,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影响了世界超过70亿人,同时也加快了推动社会全面踏入数字化生存时代,教育更是被打通了“任督二脉”,走在了数字化生存前列。疫情发生后,多地学校“停课不停学”,将课堂直接搬到了线上,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全覆盖,这一切预示着智慧教育发展的来临。全面推进“互联网+教育”,将信息化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推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通过完善政策环境、健全制度体系、创新推进机制,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育体制、构建教育生态,以促进信息技术特别是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核心,以能力素养培育为重点,大力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构建东莞的智慧教育新生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未来已来,教育可期!

提案者: 民盟市委会

教育局

民盟市委会:
  感谢贵单位对我市教育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关于加快推进我市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的建议》收悉,提案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正是我局近年积极推进的重点工作之一。根据提案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我市有关工作开展情况,现回复如下:
  日前,东莞教育数字化案例连续获选部级优秀案例,东莞扎实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初显成效。一是2021年教育管理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2022年5月,为加快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动教育管理数字化高质量发展,聚焦各地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宣传展示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与学校利用信息技术助力教育治理现代化等方面的特色应用成果,根据教育部教育管理中心工作安排,《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组织开展2021年教育管理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征集遴选编写工作。广东省教育厅组织遴选5个案例报送,东莞案例《区域“互联网+教育”大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成功入选地市级优秀案例,全国共14个。二是2022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2022年3月,为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深入推进智慧教育发展,积极推进“智慧教育示范区”创新项目,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委托“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专家组秘书处开展2022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征集与遴选,并经专家审核后编制案例集。东莞案例《数字政府赋能,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成功入选“区域建设类”优秀案例,全国共30个。
  2022年,我市加快数字政府“智慧教育”项目实施,稳步推进“一中心两平台”常态化应用。目前已录入641所学校、100万名学生和17万名教职工信息,能够保障和支撑大部分的东莞市基础教育师生在平台上开展相应操作。拓宽在线教育应用场景,打造“学在东莞”终身学习氛围。汇聚海量资源开放学习,打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湾区都市的目标,莞易学不断优化迭代,课程总数超过6200门;做好各类在线学习服务,上线“空中课堂”栏目,全面支撑疫情期间线上教育开展,访问量超过4100万人次;“以活促用,以赛促精”,全面提升教师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应用能力。
  “十四五”以来,在国家教育强国、数字中国战略部署下,东莞围绕打造“品质教育”,积极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结合数字政府建设,高标准打造“一中心两平台”,即教育大数据中心、莞教通和莞易学大平台,赋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中心两平台”既是我市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的重要支撑,也是落实数字政府?“一盘棋”建设的创新举措。通过打造教育数字底座、整合教育业务系统、统筹智慧校园建设等措施,打造一体化区域“互联网+教育”大平台,积极构建数字时代人才培养、教育服务和教育治理新模式。
  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写入党代会报告,为我国教育数字化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东莞方案连续入选教育部优秀案例,是东莞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的阶段性成绩。
  下来,东莞将全面总结教育数字化的重点举措与典型经验,加快建设“一中心两平台”,加强平台推广应用,持续推进教育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全面赋能东莞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教育现代化强市贡献更大力量,也为全国推进教育数字化贡献东莞样本。最后,感谢贵单位对我市教育工作提出的宝贵建议!

办理单位: 教育局,财政局,市工信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