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截至2021年9月,东莞市有特殊教育学校2所,在校生926人,另有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的残疾学生1461人。东莞市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7.6%以上,初步构建了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为补充,涵盖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的特殊教育体系。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都十分重视特殊教育工作,不断完善特殊教育办学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加强特殊教育师资培训,提高特殊教育发展水平,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也还存在以下不足:
1.特殊教育学校不足。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东莞入户条件逐渐放宽,我市特殊教育学校数量偏少,现有的特殊教育学位供给已无法满足逐年增多的户籍适龄有关残疾儿童少年的入读特殊教育学校需求,学位供需关系日趋紧张。我市虽然在十多年前就着手准备异地新建东莞启智学校的各项工作,但是由于东莞土地供应紧张、土地问题牵涉范围广,且社会上不少人对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存在误解,新校的选址迟迟未能协调解决,导致新增特殊教育学校受阻。
2.特殊教育保障措施仍需完善。2019年底省教育厅等八部门印发《广东省促进特殊教育公平融合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实施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残疾学生15年免费教育。落实残疾学生公用经费保障政策,有条件的地区可进一步提高标准。”虽然我市已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特殊教育经费保障,但对标国家和省的工作要求,我市特殊教育学生生均公用经费仍有待进一步提升。此外,受我市公办教师编制的限制,随班就读师资配置难以完全落实。
建 议:
1.增强统筹协调,健全部门联动机制。健全我市特殊教育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加强教育、残联、民政、卫健等部门协调配合,形成政府主导、跨部门统筹协调的特殊教育和专门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我市“1+6+6+N”的特殊教育发展共同体,即: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统筹指导,六个片区管理,特殊教育中心教研组、特殊教育宣导团、巡回指导教师团队、残疾人教育专家组团队、特殊教育特约教研员团队、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等6支专业队伍,落实师资研训一体化。
2.将全面推广特教班列入2022年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进一步推进我市随班就读工作,在普通中小学开设特教班、让特殊孩子在家门口能够就近上学是缓解我市特殊教育学校学位不足,更好地为特殊孩子提供适切教育的有效途径。东莞已在2021年选取三所普通中小学校开设融合教育特教班试点,取得突出社会效应;2022年应全面推广、落实特教班试点工作,在全市每个镇区至少有一所公办中小学开设特教班,实现镇镇都有特教班的目标。
3.市编制部门大力落实李克强总理有关 “特教特办”原则,优先保障特殊教育公办教师和管理干部编制配置,夯实特教班试点和特殊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市财政部门应优先保障特教班试点和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财政投入,镇街园区结合实际加大特教班财政投入和人员配置,完善各相关配套保障措施。
4.多途径解决特教师资紧缺问题。(1)实施特殊教育教师弹性编制管理方式,解决生活教师及康复师资的编制问题,从源头上抑制教师配置不均现象,增强特殊教育教师岗位的吸引力;(2)加强特教班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探索特教教师跨镇街分时段“走班”,补缺师资空位;(3)与高校合作加强师范生特殊教育职前培养;对在职教师进行有计划的系统培训,并通过奖励机制鼓励普通教师向特教专业化发展,构建特教“师资库”。
5.积极推动和加强宣传,引导市相关部门和各镇街园区及社会各界转变观念,进一步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儿童少年,凝聚各方共识,积极推动特教班试点和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局
民革市委会:
感谢贵单位对我市教育工作的关心与支持!现就《关于大力推动特教班试点计划,促进特殊教育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答复如下:
一、关于增强统筹协调,健全部门联动机制的问题
为培养专兼职资源教教师和随班就读骨干教师,为特教班准备师资力量,目前我市正构建并完善 “1+6+6+N”的特殊教育发展共同体,即: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统筹指导,六个片区管理,特殊教育中心教研组、特殊教育宣导团、巡回指导教师团队、残疾人教育专家组团队、特殊教育特约教研员团队、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等6支专业队伍,落实师资研训一体化。
二、关于将全面推广特教班列入2022年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的问题
2022年,“推动特教融合发展”项目列入了市政府主要目标任务,按照“分步实施,探索经验,全面推广”的策略,根据项目工作方案,我局将进一步扩大全市中小学校融合教育特教班试点范围,推动全市每个镇区至少有一所公办中小学开设特教班,引导促进各镇街扩大特殊教育资源,努力解决辖区内有需要的残疾儿童入学需求。
三、关于各部门配合解决特教班教师编制和财政投入的问题
为进一步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落实“到2022年底我市实现每个园区(镇街)至少有一所公办中小学开设特教班”民生实事有关要求,我局印发了《东莞市普通中小学特殊教育班办班指南(试行)》,其中对师资和经费保障有明确要求。师资保障方面,机构编制部门按照《广东省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员编制标准暂行办法》核定普通中小学附设的特教班教职员编制。各园区、镇(街)和办班学校要保障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满足特教班学生教育教学基本需要,有条件的园区、镇(街)可设立专项经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探索引入社工等相关专业人员机制,承担特教班残疾儿童少年的照护以及康复训练等工作。定期派遣专业能力突出的教师到特教班开展巡回指导。依托“国培计划”和地方各类教师培训项目,制定特教班师资培训计划,加强特殊教育专业技能及康复训练培训。在办班学校校长和教师的专业课培训中增加一定比例的特殊教育内容,提高办班学校教师的特殊教育能力。市镇教研部门和办班学校要定期组织特教班教师开展专题教研活动,通过优质课评选、优秀成果培育推广、专题讲座等多种方式,有效支持特教班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提高教师工作水平。经费保障方面,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市财政局负责落实2022-2024年市级特教班专项资金(每年经费590万)用于特教班建设与运作管理、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等,并对经费使用进行指导与监督。及时足额拨付特教班学生生均公用经费,对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学生按小学每年不低于6000元,初中不低于1万元的标准拨付。各园区、镇(街)按规定落实配套经费,加大对特教班试点学校的经费支持与投入,并确保专款专用。将特教班建设、教学仪器设备和材料更新补充、资源教师和特教班教师研修培训活动、安全管理等纳入财政经费保障范围。切实保障教师待遇,认真落实特教班教师的岗位补助津贴政策。加强落实扶贫助学政策,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助学。
四、关于推动和加强宣传的问题
当前融合教育社会氛围仍未形成,社会上仍有不少人对残疾儿童少年持有偏见,下来我局会利用推广特教班的契机通过媒体大力宣传特殊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关爱残障人、关心特殊教育事业的良好社会风气,提升社会公众对融合教育的认识与接受度。
最后,感谢您对我市教育工作提出的宝贵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