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东莞正处于向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产业迭代在加速,对职业教育提出更高要求,对产教融合的需求更为迫切。这些年来,市委市政府和相关政府部门积极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尤其在校企合作取得丰硕成绩,各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高等院校交流合作深化融合,大型企业、工业企业开展产教融合的意愿和积极性较高。但在“双万”时代的新经济发展背景下,东莞职业教育还有许多提升空间。

  一、存在问题

  东莞职业教育仍然存在产教融合不足,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脱节等问题:

  (一)校企合作存在浅层次、低水平、松散的情形,部分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纯粹是为了就业率,没有正确认识其中意义。

  (二)企业参与的意愿不强,认为浅层次的产教融合模式并不能解决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企业投入得不到相应的价值回报。

  (三)人才供给与企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不少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较为单一,专业设置数量和范围显得“大而全”,且教材、课程多年不变,教学方法落后,加上缺少资金投入更新实践教学设备,在产业迭代加速的背景下,技能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用人需求脱节越来越严重,导致出现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找不到合适工作岗位,企业对技工、高技能人才需求却居高不下。

  (四)在新技术驱动的转型升级背景下,现有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严重滞后,高素质、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总量不足的结构性矛盾逐渐凸显。

建    议:
  东莞要打造技能人才之都,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需要将职业教育由政府主导的办学模式向社会多元办学的模式转变,鼓励更多社会资源参与职业教育,从而使职业教育形成内生发展模式。

  (一)政府引导整合社会多元资源,构建产教融合机制。对东莞重点产业和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形成政府部门、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共赢的顶层设计,吸纳社会资源参与职业教育,并通过组合式激励和优惠政策,有效引导和充分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参与到产教融合共赢发展。同时政府、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可构建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互利双赢的产教融合机制,在尊重各方利益的基础上,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从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实施、学生管理、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协同创新,激发职业教育活力。

  (二)坚持把教育链、人才链主动融入产业链,构建符合人才培养规律的体制机制。积极打造人才培养与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充分融合高校、社会、行业、企业的供给与需求,激发链群对接的内生动力,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为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三)鼓励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参与或主导举办职业教育,培育出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端技能人才。龙头企业和上市公司是行业引领者,其对行业技能的认识和人才的培养站在市场最前端,由它们或与行业协会牵头组团举办职业教育,可避免教学与行业需求脱节等弊端,实现专业学科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对接,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培养出完全契合行业的高端技能人才。

  (四)建立多方参与的资金共投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加大投入技能人才培养。政府可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投资建立多方共享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为职业院校开拓多元渠道筹措教育经费,通过提高资金使用与管理的有效性,促进专业建设,提高科研和服务能力,使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形成匹配。

提案者: 民盟市委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