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关口,“三区叠加”及“两个合作区”建设的重大利好,我市要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变区位优势为发展胜势,化发展潜力为真正实力,努力在“双万”新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关键要突破产业发展空间限制,持续提升对优质产业的承载能力。


建    议:
       基于此,针对全市产业发展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拟从创新推动产业空间盘整的角度出发,提出以下建议:
  一、尊重历史,多措并举,全力盘活产业净地资源
  (一)从抓住问题牛鼻着力,强化私人土地盘活。针对土地盘活成本高等堵点、难点、关键点问题,注重从强化规划管控发力,全力推动沉睡资源“苏醒”。例如,对于与私人存在历史遗留问题、连片可开发面积较大、用地性质为商住或商业用地的存量土地,建议从全市产业发展全盘考虑,探索将地块由商住或商业用地调整为产业用地的可行性,从根本上降低土地关系人对土地的过高预期。
  (二)从发展共享创新着力,激励村组土地统筹。建议从“着眼长远、让利基层”的角度考虑,适当提升对镇街税收分成的比例,引导镇街建立健全对村集体税收分成奖励机制。例如,村集体通过征转国有、集体流转提供新增土地用于发展产业项目的,可鼓励支持镇街按落户项目达产后每年镇级财政贡献的一定比例,对土地所在村集体给予奖励;土地统筹方面,可探索引导镇街将产业用地出让的净收益,全额或按一定比例返还土地所在村集体;在作充分研判的基础上,鼓励引导全市各镇街按统筹土地总面积的一定比例向村集体返还用地。
  二、循序渐进,注重创新,全力推进产业空间盘整
  (一)有序分类推动,稳住全市产业发展的基本盘。一方面,践行产业优先的改造原则。加大对各镇街辖区内改造单位划定的管控力度,分类分批推动全市范围内各片区改造工作,优先推动工改工片区改造。另一方面,强化对企业的宣传引导。“一企一策”研究制定企业辖区内迁移方案,全力提振优质企业扎根发展的信心。
  (二)建立双向激励,做强产业空间盘整势头。一方面,做强空间拓展与基层增收的良性互动。大胆创新改革“拓空间”利益分配机制,在产业补助、土地收益、项目税收等方面进行统筹和创新,坚决保障村、组、企业、私人的正当权益和合理收益。制定奖励机制,激励村(社区)干部积极配合招引优质产业项目落户。二方面,铁腕整治低质低效企业。从产业类别、产出效益、环境影响、安全生产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分级评定,实施分类管控。对排名末位的企业,制定有序清退方案。
  (三)打造创新试点,争创空间盘整示范引领。创新打造“小抱团”的模式,各镇街在强化片区规划管控的基础上,通过鼓励引导3-5家有改造意向、有清晰产权、土地符合“两规”、短期内具备拆除改造条件的权属主体,通过推行共同组建开发公司,根据各自占股比例,大力推动“小围合”改造,全力保障我市对优质产业的承载力不断档。
  三、加强统筹,把控门槛,全力保障产业导入质量
  (一)强化工业用地受让主体管控。建议在全市范围内出台政策措施,明确全市范围工业用地二次主让受让方必须为在我市注册的独立法人公司,其新投资项目的产业类型、投资强度、年产值、年纳税、环保指标、工业能耗等均需符合我市工业投资项目准入评价要求。
  (二)强化工业用地转让效益管控。建议市探索建立工业用地转让效益管控机制,工业用地使用权转让的受让方或司法拍卖的工业用地竞得人,与属地镇街签订履约监管协议后,方可到属地镇街自然资源部门办理土地转让手续。
  (三)强化工业用地所有权变更管控。建立工业用地所有权变更监管审批机制,参照市重大项目的股权变更管控模式,工业用地使用权人出资比例、项目公司股权结构改变的,须事先征得市或镇街审核同意,方可办理股权变更手续。

提案者: 道滘镇政协小组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