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学位紧缺是东莞大难题
伴随着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的扩容提质步伐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进入东莞。为留住人才、进一步挖掘人口红利,增强城市竞争力,东莞进一步放低入户门槛,这给东莞教育带来了入学学生持续急速增加的学位压力,目前,我市初中、高中学位缺口很大,初中尤剧。东莞市政府、教育局、各镇街近几年不断新增学位,力求解决入户人口子女就读问题。无奈,受土地资源、建校办证报批手续等的限制,东莞的初中、高中学位紧缺,仍将是一个长期性问题,短期将难得到有效解决。“一位难求”“公校难入”这样的声音现实存在,而学位不足的问题的存在,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城市对人口的黏性,造成人才资源的流失。
建 议:
除进一步整合土地资源、加快新校规划和建设外,可采用急则治其标的办法来进一步缓解中学学位紧缺、特别是初中学位紧缺的窘况。建议:
(一)采取鼓励镇街新办九年一贯制结合模式的新学校的办法,解决小学、初中学位紧缺难题。
土地资源等限制,制约了新校建设的速度,可鼓励镇街新办学校,或原有富余学位的小学,先采取九年一贯制的模式,同时解决小学、初中学位眼前不足的难题。这可有效暂缓小学、初中学位紧缺之窘。成功的例子如松山湖北区学校。
(二)现存的市属12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小学部循序取消,将其学位腾出给中学。
现存的市属12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小学部不太符合我市两级办学的体制,也不符合义务教育学生就近入学的原则,更不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同时,也不利于国家“双减”政策的落地,建议现存的市属12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小学部2022年9月起不再新招,分5年循序渐进地递减式取消小学年级,直至完全取消小学部,逐步将小学部的学位腾出给中学,学校逐渐从12年一贯制向完全中学过渡。
小学部的逐年取消后,小学部的教师可以双向选择为原则,采取多形式逐年就近分流的办法,以合理解决小学部教师的去向。
(三)现存镇街的完全中学的初中部分离还给镇街进行整合、新办,并进一步扩大其办学规模,原完全中学腾出的初中学位又可以补给高中学位之需。
现存镇街完全中学初中部分的分离,也是我市两级办学体制的体现。
通过采取灵活措施,采用新办、取消、分离等渠道,重新整合教学资源,相信可短期内进一步有效解决部分初中、高中学位紧缺的迫切需要。
教育局
尊敬的袁洪发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通过灵活调整进一步缓解东莞市中学学位紧缺的建议》提案收悉。收到该提案后,我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研究办理。您提出的关于我市学位供给情况分析十分中肯,深入分析了我市公办中学学位供给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上述困境的政策建议,有关建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都较强,对我们做好相关工作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现就您提出的意见建议回复如下:
一是关于您提出的鼓励镇街可通过新办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办法,解决小学和初中学位紧缺难题的建议。目前,我市已有多个镇街实施上述措施。以2022年新开学的公办学校为例,已有常平新城学校、东城旗峰学校等多所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投入使用。另外,还有如长安镇靖海学校(筹)等数所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处于筹建中。二是关于您提出的市直属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取消小学部,腾挪空间用以增加初中学位的建议。目前,我市直属公办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只有东莞外国语学校。现已停止该校小学招生,已计划逐步腾挪空间,用以增加初中学位,缓解初中学位不足。三是关于您提出的镇街所属完全中学,通过初、高中分离,进一步扩大初中办学规模的建议。2022年秋季学期,在大朗中学异地新建后,我市利用大朗中学原址改建为市直属第十三高级中学(大朗中学高中部师生整合进入市第十三中学),大朗中学已实现从镇属完中变更成为镇属初级中学,并得以扩大初中办学规模,成为有效统筹安排中学学位资源的范例。
下来,我局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提高政治站位,深入挖潜扩容,统筹增加公办中学学位的供给,以更充足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供给,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方面,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及市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充分调动各园区镇街的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通过政策和机制创新,努力破解用地和资金等痛点、难点问题;统筹完善学位谋划、布局规划、项目建设及办学机制,确保学位供给任务按照既定的目标如期完成。另一方面,注重教育扩容与教育提质并举,通过“集团化”带动一批、“品牌化”培育一批、“优质化”扶持一批、“未来化”引领一批,加速扩充优质教育资源。
以上是我局的办理情况。衷心感谢您对东莞教育事业的关心与支持!以上答复如有不详尽之处,欢迎来信来电沟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