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卫生应急体系是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维护公众健康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近年来,新发传染病、多发伤、风灾、洪水、地震等时有发生,卫生应急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为切实提高我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更好地保障东莞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着眼“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的目标,建议加强我市应急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应急经费的规划发放、完善应急物资设备设施的规划、储备、布局、调拨和紧急调配,而应急体系的建设需要很多的支撑条件,其中政府主导和经费保障是最重要的一环。
应急经费统筹的优点:
1、对于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经费,全市统一,有利于统一进行全市的规划和布局,使全市能够统筹规划、设置和使用,尽最大可能减少部分重复的的评估、预算、规划和使用,全市一盘棋,利于随时进行调整和调度。例如在全市公共场所投放急救设施(AED),由市应急管理部门对各单位、镇街应急需求进行评估,规划和设计,做好全市急救设施(AED)投放规划,逐步配置急救设施。可以按照规划逐步实施,不会造成重复、浪费。
2、全市统一有利于对全市的资源统筹规划、资源共享,把应急设备设施物资储备纳入市政府重要储备范畴,由市统一统筹规划和调度,各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实现资源共享。
3、由全市统一,能够形式多样,节约高效,建立区域物资储备和紧急调拨机制,完善跨行业、跨区域统筹和联动机制。如在急救培训的统筹上,加大应急急救技能普及力度。把“和对公众进行急救知识培训”列为民办实事项目,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等考核内容,加大对急救知识普及培训工作经费的投入力度。充分利用“防灾减灾日”、“世界急救日”等重大纪念日宣传相关知识,树立“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救护理念,扩大宣传、营造氛围,提高急救知识社会知晓率,实现应急救护知识培训全覆盖。
建 议:
建议对全市的应急体系情况进行系统的评估,制定应急体系建设的五年规划,按照规划每年由市财政统一规划专项资金,建立应急经费保障机制、有机统一协调经费使用,日常经费用于应急设备设施的配置投放、应急能力的培训、应急示范点建设等工作,由市财政根据各级医疗机构的规模、技术、职能等统一调配经费,鼓励各机构在管理流程、人力储备、技术提升、硬件设施等方面开展工作,从而提升我市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和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同时也夯实了基层的预防、救治及应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