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职业教育是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的重要职责。《东莞市教育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全市职业教育“十四五”蓝图以产教融合为主线,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新高地。东莞职业教育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之都”提供人才支撑,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对大湾区以及东莞市的经济发展尤为重要。
为实现学校、企业、学生多方共赢,促进校企业合作正是解决产业人才供需的关键因素。近年来,东莞面向区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抓手,促进政校行企等多方资源共建共享,优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十三五”期间,全市职业院校与一千一百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开展了共建基地、车间进校、企业专班、教学工厂、职教集团等多种合作形式,被省教育厅誉为校企合作广东模式的“东莞范本”。形成东莞特色的新学徒制,例如有企业将新加坡职业教育模式“教学工厂”进行了本土化,在校内打造了一个产学研基地,实现案例教学,值得加以推广。
近来,东莞建成了一批与东莞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的特色骨干专业。与此同时,以支撑东莞产业转型升级为己任,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为目标,东莞职业教育已不断加快专业的转型升级,开设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和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战略新兴专业,对传统专业实现了内涵升级。2020年,东莞市职业院校共开办二百四十多个专业,基本覆盖东莞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智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引导企业合理确定技能人才工资水平,更好地营造全社会崇尚技能、尊重劳动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弘扬工匠精神,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 议:
一、以“教学工厂”模式深化校企合作
“教学工厂”集学校、实训中心、企业三位一体,是一种综合性、创新性的教学模式例如每个教室里也都有相应的实训设备,可說是将工业场景缩小到了实训教室中。继续加强企业的诱因,与相关企业共同建立特别的培训班,保障学生的就业率,也為工厂企业率先培訓尖端合适的人才。
二、增加职业教育战略新专业
我们更应根据市场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供需变化,面对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的新时代发展,涵盖智能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建筑等多个行业领域,继续建设东莞有明显优势的战略新专业,也让职教毕业生在薪酬和职业机会上有所晋升,以服务大湾区城市发展需求。
三、增强技能人才的职业荣誉感
建议推动东莞企业建立健全符合技能人才特点的工资分配制度,激励广大青年技能报国之路。在社会宣传以及媒体方面加以倡导技能人才的重要性,让职业教育学生与人才具职业荣誉感,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發掘更多东莞以至大湾区发展的未来職訓新栋梁人才,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