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互联网快餐食品外卖的发展,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各大订餐平台在急速扩张的同时,也暴露出各种食品安全问题。
主要有:
一、是幽灵餐馆层出不穷。订餐平台上不少餐饮机构,粗看证照齐全,细看就会发现不少无证经营或者套用他人经营资质的现象,还有地址不一,联系电话永久停机等情况;
二、是挂羊头卖狗肉。食物照片与实际模样大相径庭,店内环境照片也是抄图盗图。有些平台为让商家和店铺快速入驻,抢占市场,未能严把上架门槛,一些商家随随便便走个流程便能快速上线开店;
三、是报价不实,评价虚假。如有的店内卖10块的套餐,上线就变成13块,在线评价有时会遭遇删减,刷单刷好评现象严重;
四、是投诉专线形同虚设。因送单超时,收单不实等向外卖平台的投诉往往被敷衍过去,因餐品有杂物,吃坏肚子等的投诉也是无实质性应对方案,甚至还出现商家反打电话恐吓威胁等情况;五是网传个别快递员职业操守低下,途中偷吃、污秽菜品等。
建 议:
一、严把上线门槛,强化资质审查。必须要做到持证经营,开店实行实名制,要有实体店,实体店厨房、操作间必须透明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二、维护交易公平,打击虚假宣传。核查商家上传店面、菜品、证照等图片的真实性,针对经营中出现的以次充好等虚假问题,要发现一起,彻查一起,该处罚就处罚,该关店就关店,零容忍。
三、完善部门协作,落实主体责任。外卖平台的管理涉及多个部门,要明确主体责任,划清职责界线,避免部门之间推诿扯皮,切实做到政府管理好平台,平台约束好商户,促成“互联网+外卖”的良性健康发展。
四、完善法规条例,明确行业准则。目前网络餐饮监管面临无法可依的断层现象。要制定并完善符合地方特色及行业特色的专门法律法规,才能实现高效执法,既保障了群众安全健康,又让平台自身管理有法可依,商户经营时也有参照标准和行业底线。
五、加强培训教育,提升行业素质。督促各大网络订餐平台,单独或联合本地行业协会,组织注册商户开展法律法规知识普及、食品安全教育、职业技能大赛以及快递员服务能力、职业道德素养提升等培训教育活动,提升网络外卖行业整体素质。
市场监管局
涂华委员:
您提出的《加强网络外卖快餐食品安全管理的建议》(第20220296号)提案收悉,我局是承办单位,经征求您对办理情况的意见和建议后,现答复如下:
随着“互联网+”模式的迅速发展,东莞网络订餐行业发展迅猛,截至2022年6月,东莞全市入网餐饮服务经营者2.5万家,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极大便利。为保障广大市民“舌尖上的安全”,我局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监管“四个最严”要求,以餐饮质量安全提升工作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多措并举开展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一、大力实施餐饮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全面规范网络订餐经营行为
我局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要求,结合国家、省关于开展餐饮质量安全提升行
动工作部署,延续我市2017-2019年餐饮服务质量安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的有效做法,制定2021-2023年餐饮质量安全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将网络订餐监管纳入我市餐饮质量安全提升的重要工作内容,运用开展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考核全覆盖、推行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加强审查登记管理、线上信息公示管理、推广外卖餐食“食安封签”使用和无接触配送等工作措施,对网络订餐经营行为开展综合治理,进一步压实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主体责任和餐饮单位主体责任,全面规范网络订餐经营行为。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从业人员培训162.3万人次,入网餐饮服务经营者持证率和公示许可证率均达99.6%,位居全省前列。
二、多措并举,持续强化网络订餐监管力度
(一)印发《2022年东莞市食品餐饮安全监管工作要点》和《东莞市2022年度食品餐饮环节监督检查计划》,将网络订餐监管纳入年度重点工作,采用“一看双查三公开”的办法,结合现场检查、网络订餐食品抽样检验等方式,对入网餐饮服务经营者实施精准治理,切实提升监管效能。
(二)制定《东莞2022网络订餐平台及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规范管理工作方案》,对网络订餐平台开展专项监测,重点整治证照信息不全、量化等级信息未公示、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格规范全市网络订餐服务经营行为。
(三)组织召开2022年电商平台监管工作会议,根据《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相关条款和最新政策要求,对落实平台主体责任、规范平台内经营主体行为、完善网络经营主体登记及信息公示等内容进行详细解读;不定期约谈美团、饿了么等第三方平台,督促两平台切实提升自身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重点落实平台依法履行对入网商户的准入审查,杜绝“两张皮”现象。
2022年上半年,全市出动执法人员55689人次,检查餐饮单位30819家次,监测网上店铺10万多家次,利用省局、市局监测系统发现并处理网络订餐经营违法线索509条。
三、创新举措,进一步巩固治理成效
(一)积极推动“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印发《关于推进社会餐饮“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应用的工作意见》,以经营网络订餐的餐饮服务经营者为重点突破,鼓励全市餐饮服务经营者全面开展“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并确保经营网络订餐的月订单量在8000以上的餐饮服务经营者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全覆盖,且每个镇街辖区在至少一个食品安全示范区或大型商圈引导推动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覆盖率达90%以上。
(二)积极推动构建社会共建共治模式。一方面,我局先后与美团点评平台、饿了么平台签署合作备忘录,就平台餐饮商户主体经营资格核验,建立与美团点评天眼、天网系统的对接,建立消费维权在线协作机制,加强法制合作,建立诚信治理机制等方面深入合作,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优势互补,不断优化和完善网络市场共治,推进大数据的开发与利用,推动各类信用信息共享共用,形成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网络市场共治模式,形成政企共治强大合力。另一方面,开展“一起查餐厅”直播行动,活动以网络订餐订单量排名靠前的餐厅等餐饮单位为重点,创新采取市民票选方式筛选被检单位的方式,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教师、家长、记者、消费者等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直播行动,强化社会共治共管,共同监督,共同维护餐饮消费安全,2022年上半年,共开展“一起查餐厅”执法直播活动18期,检查餐饮单位33家,观看人数超30万人次。
(三)积极推动食安封签应用。结合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相关要求,通过全面发动行业协会、两大网络订餐平台开展试点应用的方式,全力推动我市外卖食品食安封签的应用,目前已试行投放食安封签60万份,全市连锁餐饮单位基本实现外卖食品食安封签应用。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结合我市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和餐饮质量安全提升行动的深入推进,持续完善制度规范建设和部门协作机制,强化网络监测力度和监督检查力度,推动从工业人员培训考核和“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提升我市网络订餐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水平。
(二)借助《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网络食品监督的管理办法》修订契机,结合监管实际推动网络订餐监规章制度完善,发挥社会共治作用探索行业标准的制定,通过建章立制规范网络订餐经营行为。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