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近年来,按照国家部署,各地深入开展“双减”工作,即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减除学生校外培训,目的是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打破应试教育的怪圈,让教育回归主流,回归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目标。但在当前中国社会经济现况和应试教育形势下,“双减”成为一把双刃剑,它减轻了学生作业和课外辅导经济负担,但也给许多家长和学生生活增添许多变数和无奈,一时无所适从,忧心忡忡。一是学生怎么分配时间:学生的作业量减少,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甚至没有家庭作业,空闲的时间怎么办?如果本人没有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习主动性,家长又没有时间管理孩子,孩子容易无所事事,甚至可能陷入网络游戏之中;二是加重了家长的忧虑:在仍然是应试教育的今天,考试分数仍是不可忽略的:时间减少了,作业减少了,不能参加课外辅导,如何提高学习成绩?同时,“双减”使教育回归学校的同时也回归家庭,孩子的作业更多由家长辅导,而文化水平不高的家长如何辅导孩子?再者年青的父母都是社会劳动的主力军,平时工作压力大,难于抽更多的时间陪伴和教育小孩。三是对社会的影响:东莞在校160多万,其中幼儿园36万、小学83万,初中26万,高中8.5万,中职5.6万。“双减”后超过一百多万家庭均受到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对东莞经济社会有着巨大影响。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教育是百年大计,2021年东莞教育系统把校内课后服务工作作为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抓手,学生及家长对校内课后服务的满意度均达到94%以上,参与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的选择意愿大大降低,但要涉及升学和素质教育、父母要抽更多时间去陪读等,社会焦虑仍然没法减少,社会负担未减轻,学生的课外教育和课后时间安排仍是摆在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社会课题,而在全市校园内增加科普教育,可作为一种非常好的选择,一可提高中小学的素质教育,二是合理安排中小学的课外时间,可减轻一百多万家庭看护负担,缓解社会焦虑和压力。
建 议:
市镇区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国家“双减”工作,深入研究落实“双减”工作重点,以及清醒认识“双减”对东莞160多万在校学生及一百多万家庭直接和间接影响,并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
建议在市科学技术局成立专门的“东莞市学生科普教育专业委员”,专门为东莞在校学生广泛开展科普提供专项资金、基地平台和政策指导。
由市教育局组织牵头制定“东莞市在校学生科普教育内容和实施方案”,成立由各年级在校老师为主导的各学科类别的科普宣教成员,并对他们进行专业的科普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宣教老师的科普水平和素质,在校内外开展有序的有偿或自愿的科普活动。并把参加开展学生科普宣教纳入学校老师的绩效考核和晋升考核。
挖掘东莞本地丰富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据《南方日报》报道,截至2020年底,东莞共创建科普阵地365个,获得国家级、省级科普荣誉448个。因此,各学校可利用东莞丰富科普资源,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积极开展校外户外科普活动。
由市教育局组织科普专家收集、采编一系列各年龄段的科普材料或动漫片,指导平时学生线下线上阅读和观看。
可经常性采用“请进来”的方式,有计划邀请一些科学家,卫生健康科普人员、自然社会学等专业科普人员来校为学生进行科普宣教。或学校有计划有组织地组织学生到科技馆、相关科普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如上海就开展让“科学家走进中小学课堂”活动,效果非常好,,这些“业余老师”颇受欢迎。
总之,在全市中小学校中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有助于我市“双减”工作的落实 ,实现学生教育健康发展的目标,减轻社会负担和焦虑,有利于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