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儿童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全社会都必须重视儿童伤害的防范,建议建立东莞市儿童意外伤害救治及监测体系。

  一、政策支持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并实施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及《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等文件精神,应加强儿童伤害预防和干预,减少儿童交通伤害、溺水等事故发生。提高对儿童遭受意外和暴力伤害的紧急救援、医疗救治、康复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国家和地方儿童遭受意外和暴力伤害监测体系。

  二、现状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下,我市儿童健康事业稳步发展,取得很大进步。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大幅改善,出生缺陷防治成效明显,出生缺陷导致的儿童死亡明显下降。儿童保健水平大幅提升,有效控制儿童重点传染病,儿童免疫规划成效明显,新生儿救治水平不断提升,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新生儿复苏等适宜技术得到推广应用。

  从全国范围来看,意外伤害是危害儿童健康的主要因素。来自全国死亡监测网的资料显示:意外伤害是我国0至14岁儿童的第一死亡原因,占小儿总死亡数的26.1%。东莞市每年因意外伤害导致的死亡、损伤的案例不在少数,但是,救治不及时、不规范的情况仍有发生,市内尚未建立完善的儿童意外伤害防控管理体系,部分意外伤害儿童因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而留下巨大遗憾。全市儿童意外伤害发生情况缺乏每年具体数据分析,不利于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精准防控。

  广州市、深圳市在这方面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广州市儿童医院成为我国中南地区儿童意外伤害监测哨点,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建    议:
  1、全面贯彻儿童优先原则。建立和完善促进儿童优先发展的制度体系,提高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对儿童权利的认识。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部署工作时优先考虑儿童利益和需求。

  2、创建儿童安全环境。树立儿童伤害可防可控意识,通过医疗机构、学校、幼儿园、社区等多部门、多渠道开展儿童安全教育,提升全体市民的健康意识。加强执法、使用安全产品等策略,创建有利于儿童成长的家庭、学校、社区安全环境。开展安全自护教育,帮助家长及看护人掌握安全知识技能,培养儿童安全行为习惯。落实学校、幼儿园、托育机构等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开展儿童防伤害、防暴力、避灾险、会自救等教育活动。

  3、建立健全全市儿童意外伤害救治体系。加强公立医院儿童意外伤害院前急救设施设备配备,实现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的有效衔接,加大对东莞市儿童危重症救治中心的支持力度;建立起覆盖全市、较完善的紧急医学救援网络,建立全市儿童急救绿色通道;支持市儿童医院牵头,通过各种培训、医疗实践,提升全市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公立医院儿童康复能力建设,提高康复服务的效率和水平。

  4、建立哨点监测、网络报告信息系统。通过医疗机构、教育部门及社区等多渠道收集儿童伤害数据,促进数据规范化。建立多部门、多专业参与的数据共享、分析、评估和利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东莞市儿科质量控制中心作用,对数据进行评估,并形成年度分析报告。

  

提案者: 宋秀婵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