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深圳是孵化培育具有高成长性企业作为活跃的地区,随着深圳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和产业的不断升级,承接深圳产业外溢成为了周边城市争抢的资源,据不完全统计,包括东莞在内,河源、珠海、中山、惠州、汕尾等城市都在规划承接深圳产业外溢的合作区。随着前海、横琴深度合作区建设方案出台,深圳政策红利优势日益明显,推动与深圳产业协同发展,既是承接深圳的产业外溢,也是东莞对接前海、横琴“两个合作区”政策红利的重要路径。东莞作为与深圳在地缘优势上最为突出的城市,承接深圳产业外溢对东莞产业升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东莞不少企业是深圳增资扩产迁移到东莞的企业,这些企业成长壮大之后,有相当一部分又会因为深圳的创新优势而将研发机构等布局回深圳,也就是东莞承接了深圳产业外溢之后往往又将红利反哺回深圳,东莞无疑是承接深圳产业外溢第一梯队重点城市。

  但目前两地产业协同合作处于相对粗放状态,比较缺乏顶层设计,高规格的行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尚未建立,双方缺乏推动产业协同发展的共识尚不深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东莞承接深圳产业外溢是有利于两地产业共生共赢。建议以对接“两个合作区”为契机,研究制定产业协同合作框架,从进一步深化莞深产业协同合作。

  
建    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加快推进顶层设计,尤其是瞄准前海合作区的政策红利,进一步完善产业协同合作主要框架,尤其是在莞深合作框架中加入“加强落户深圳的央企在深、莞两市的产业协同合作”等相关内容。深圳作为市场经济最为活跃地区之一,是央企在市场化变革中重要选择城市,比如不久前中国电子总部迁移到深圳,就是看中深圳前沿的科技创新环境和大湾区产业氛围,未来将有越来越多央企将总部或研发核心部门布局深圳,建议东莞尽快谋划工作方案,推进与深圳建立有效的产业协同发展机制,承接好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共同推进产业协同合作,共享发展红利。

  二、创新合作模式。由于深圳土地资源日益紧张,深圳不少优质企业增资扩产面临着土地和产业空间资源不足,外溢是必然趋势。东莞产业基础雄厚,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基础雄厚,建议加快和深圳有关部门建立沟通机制,力争得到深圳的支持和理解,优先让东莞承接这些优质企业的增资扩产外溢,双方一起将存量做大增量做强,存量还是在深圳,增量部分和深圳分享,共同做大做强一批高成长性企业,在莞深打造完善的创新链和产业链,形成高端产业的加快聚焦。同时,建立莞深增资扩产企业需求资源合作平台,同时探索建立利益分享机制。

  三、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加紧布局产业协同合作。东莞现有产业空间也日趋紧张,现阶段东莞承接产业的门槛和要求也越来越高,莞深产业协同合作也将越来越走向高端化,将集中于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而低端生产环节可以以圈层方式向莞深周边城市延伸外溢。建议双方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加紧梳理产业链关键环节图谱,精准开展双方产业协同合作,提升土地等产业空间的使用效益。同时,加紧布局一批中试验证平台,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环节,为推进和深圳产业协同合作加强优势凸显。

  四、整合一批高质量产业协同发展空间。加快在临深南部九镇、滨海湾新区、松山湖科学城等重点镇区或园区整合一批高质量的成片土地和产业空间,加快土地整备,加快进一步完善“工改工”政策,激活市场活力,打造一批可承接重大项目的产业空间,为莞深产业协同发展提供支撑。

  

提案者: 卓奇文,刘川
返回
顶部